责编·作者:郭沛宇
12月17~18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特别指导,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资源经济研究中心、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铜陵市政府、“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承办的中国(铜陵)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创新资源配置高峰论坛在安徽铜陵召开。
本次论坛以“科创赋能 智汇铜陵”为主题,通过举办“铜基新材料产业联合体”成立大会、主旨论坛、主题报告会、院士专家座谈会、高端金属材料科技前沿发展沙龙、“科创中国”科技金融沙龙等多项专题活动,围绕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等问题,汇聚院士专家观点与智慧,对助推城市转型高质量发展,促进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金融机构在战略层面的有效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17日晚,论坛开幕前夕,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的“铜基新材料产业联合体”成立大会举行。会议通报了联合体筹备和组织机构拟任组织情况,审议并通过联合体理事会、组织章程及秘书处成立。联合体的成立,为推动铜陵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集成了力量、建立了机制、明确了阶段性任务目标。
18日,论坛开幕。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任申金升,安徽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洵,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季麟、谢建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张洪国,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资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虹,铜陵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纯,铜陵有色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军等领导出席论坛。丁纯、王洵、申金升致辞。铜陵市委副书记赵振华主持论坛开幕式。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负责人,国内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投资集团及金融机构代表,长三角地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与安徽省地市科协相关人员,以及铜陵市委、市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企业负责人等200余人共同聚焦论坛,开展交流。
丁纯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铜陵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工业历史产业强市不动摇,走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相结合的转型发展路子,推动形成了以“铜产业为主导,精细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迈出了转型发展的坚实步伐。2019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首批66个振兴产业集群,铜陵位列其中,这标志着铜陵的产业集群发展进入了国家的战略工程。他表示,此次论坛,中国科协及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与铜陵联手成立铜基新材料产业联合体,铜陵有色等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先进结构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些都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希望大家更紧密地携起手来,在国家战略指引下,各扬所长,各尽所能,聚力突破,努力在新阶段、新格局中开启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王洵在致辞中表示,先进结构材料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铜陵是“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市,依托“科创中国”平台,立足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对接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等全国学会创新资源,在科技培训、成果转化、技术咨询、项目对接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安徽省科协将进一步加强与铜陵市的协作,积极推进人才、技术、政策、资本等创新要素向铜陵集聚,共同把铜陵市打造成“科创中国”“样板间”。
申金升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创中国”建设整体部署,以本次论坛召开为新的起点,一是着力构建长效服务机制。探索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全链条服务能力。二是务求扎实取得服务成效。推动产业需求点与研究发力点精准对接,强化对科技服务的精准引领,形成落地服务成效。三是协同优化创新生态。以“试点”推“示范”,全力打造铜陵科技经济融合“样板间”。
开幕式上,举行了揭牌仪式与相关签约活动。申金升、杨军共同为“安徽先进结构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研究院的成立,将为铜陵和安徽及全国的先进结构材料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与铜陵有色集团公司双方代表签署了《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服务站合作协议》,以更好地发挥学会人才、技术、资源等优势,进一步提升学会面向产业和市场的科研水平,有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资源经济研究中心与铜陵市政府双方代表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以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合作,推动铜基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助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论坛主旨报告环节,谢建新在题为《面向2035年的新材料发展战略思考》报告中,从国际形势与趋势、目前发展和研究的新材料所面临的问题、国内的现状与需求、发展思路与总体目标等方面阐述了对新材料发展的深入思考。他指出,传统的材料仍有创新的空间。目前,我国已进入由“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转变的关键战略时期。总体看,材料研究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重点表现在“材料产业体系形成全球最全、产量规模第一;钢铁、石化工业开始进入全球先进行列,并有力支撑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高新技术快速发展;材料基础研究开始进入全球第一方阵,论文数和发明专利数世界第一”等方面。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重点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创新质量不高,迭代经验不够等新的短板问题。谢建新指出,从材料发展看,计划到2035年实现建成材料强国、支撑科技强国、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专家主题报告会环节由张洪国主持,汪同三,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米绪军,李虹分别就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以及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创新发展阐述了各自观点。
汪同三在《从全要素生产率到数字经济》报告中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要求,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讲解。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广泛应用,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模式在生产消费各环节不断涌现,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及范围界定也出现新变化。报告结合经济学发展历史,以及对数字经济特性与内涵边界的研究,分析了我国数字经济的现状、结构特征、行业特点和对中国数字经济模型预测与“十四五”展望。报告指出,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的数字经济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在宏观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中国数字经济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规模主体相当”。在数字产业化内部,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数字部门呈现迅猛增长态势,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方向。
米绪军以《铜基新材料研究发展方向》为题,阐述了铜加工行业和铜基新材料产业的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十四五”期间,铜基新材料将面向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能源交通等高技术领域的应用需求,呈现兼具高强高弹、导电导热、耐蚀耐磨等综合状态的特性。报告重点阐述了高性能高精度铜合金带材、高强高导铜合金线材、大规格耐蚀铜合金管材、新型耐磨铜合金材料、先进热管理材料及技术、粉末冶金铜基复合材料的设计理念、组织性能调控方法、制备加工工艺和典型应用示范案例。米绪军指出,我国铜加工行业发展迅速,产品种类齐全,装备先进、产能大,铜合金新材料研发格局初步形成,多类铜合金新材料的研究发展能力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但铜加工产业盈利能力弱,产业创新基础弱,知识产权长期受制于人,转型升级压力大,新材料技术贡献率低,产品的均匀性、一致性和可靠性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高端应用企业仍优先选择国外产品。新形势下,铜基新材料应对接高端应用领域设计需求,立足自立自强,形成系列新材料的自主设计与开发能力,围绕“四个面向”创新铜合金应用研究与产品开发,扩大铜合金新材料的应用。
李虹在题为《新发展格局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破局之路》的报告中提出,在当前新发展格局下,资源型城市转型新动能来自哪里,如何融入国内大循环体系,如何“东联西接”“左搂右抱”,搭上区域发展的“快车”等问题。围绕问题,重点从“对于当前发展的认识、资源型城市转型评价成果、铜陵转型工作的认识,对铜陵等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相关建议”等四方面探讨了如何把握“十四五”规划制定的战略机遇。李虹表示,基于现有研究和城市转型实践,目前总结出四个转型路径,一是现有产业链条延伸和多元化模式。二是培育非资源类可替代产业模式。三是技术创新引领发展模式。四是外向型发展模式。同时,为铜陵把脉问诊,对于铜陵转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具体分析,从扩大铜产业“消费圈”、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朋友圈”、建立协同的“创新生态圈”等方面对铜陵转型提出了建议,为铜陵在新发展格局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多智慧元素。
下午举办的高端金属材料科技前沿发展沙龙,分别由东北大学教授张勤、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解国良主持。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钟云波,大连交通大学连续挤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管仁国,江西理工大学材料冶金化学学部副部长兼工程研究院院长、教授汪航,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师昌绪先进材料创新中心材料制备与加工研究部主任助理、研究员薛鹏,中南大学副教授贾延琳,河南科技大学副教授李韶林分别以“先进铜合金结构/功能材料电磁制备研究”“高性能有色金属液/固连续挤压技术”“铜铬系高性能高强高导材料”“铜合金的搅拌摩擦焊接与加工”“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CNTs-TiB2混杂增强铜基复材料的载流摩擦学特性”等主题,重点围绕铜基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作交流报告。
论坛同期举办了由北京大学国家资源经济研究中心主持的“科创中国”科技金融沙龙专题活动,邀请学术界、金融界、产业界相关领域近20位专业人士围绕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就科技金融与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政策解读,以及地方政府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等相关主题作了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