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作者:罗娜 田锦川
12月12日,以支撑引领中国矿业国际化为主题的“丝路矿业论坛·2020”在北京召开。论坛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逆全球化、单边主义抬头,严重影响包括矿业在内的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探讨“十四五”时期该怎么走,矿业国际合作的方向和策略是什么,中美战略博弈下如何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矿业企业在全球资源配置版图上如何精彩演绎等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葛红林,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殷瑞钰,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彭齐鸣,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等领导出席论坛。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地质学会境外资源经济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王京彬主持。
葛红林在致辞中指出,今年前三季度,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产量实现正增长,电解铝、铜、铅、锌产量同比增长2.8%、5.8%、7.8%、2.1%。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增加值同比增长1.9%,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01亿元,同比增长2.9%。预计全年将继续呈现恢复回升的向好态势。
葛红林就有色金属矿业界的发展,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强化战略研究,谋划好有色矿产资源双循环互动。当前,我国正进入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色矿业界要强化大宗有色矿产战略研究,谋划全球勘探开发的战略布局,形成未来矿产资源稳定来源;要强化大宗金属供需波动研究,把握市场脉搏,防止价格炒作,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有序有效衔接;要强化国际贸易新秩序的研究,积极推动建设更加公开透明、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定价基准。
其次,强化企业作用,确保有色矿产资源供应安全。有色矿业企业要在保障有色金属资源供应安全上,发挥主力军作用。一是支持有色矿业企业深度参与和推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全球化配置,推动资源在更高水平、动态均衡地供给,为国内循环提供持续发展动力。二是支持有色矿业企业深度参与和推动全球有色矿业的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和重塑,打造更加健康和稳定的全球有色矿业命运共同体,提升内外循环的稳定和安全。三是支持有色矿业企业深度参与和推动全球“稀小金属”资源开发和保护,分门别类地构建战略保障体系,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战略资源支撑。
第三,要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有色矿业的现代化水平。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主动地位的关键。我国有色矿业要赢得全球的竞争力、赢得全球行业的尊敬,必须开创科技创新的新局面,全行业要有更高的站位、更新的视野、更大的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特别要在资源勘查、矿山开采、绿色矿山、智慧矿山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增创研发能力,促进有色矿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升有色矿业的现代化水平。
李朋德在致辞时表示,国际化是实现全球资源有效配置、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促进全球合作共赢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催生全球大变局,大国博弈加剧,全球政治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加。针对未来的矿业走向,李朋德提出5点意见。
一是开展地球深部探测的国际合作,更精准掌控矿产资源的情况。二是发起成立国际矿业基金,建立国际矿业权托管交易中心,实现矿权、资本、保险、金融等行业的互动。三是加强国际地学中心和现代矿业产业园建设,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提高合作伙伴国家的地质矿产调查和资源开发能力。要高度关注并执行基于自然解决方案,建设绿色矿山。四是支持建立国际区域地质矿业非政府组织,促进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五是建设全息数字地球基础框架,制定新的地质矿产标准,推进地球大数据的共建共享。
论坛上还举行了中色紫金地质勘查(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揭牌仪式。该公司由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骨干员工持股平台,联合出资成立。
论坛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地质学会境外资源经济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色丝路资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办。来自矿业行业上下游企业的代表300余人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