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叶,在国内多家海绵钛企业中,“洗牌”留下了遵义钛业、抚顺钛业等一些行业骨干企业。同时,宝钛等一些加工企业在“阵痛”中逐步发展壮大。
上世纪90年代中叶遭遇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对500吨左右的海绵钛进行收储,遵义钛业依然前行,抚顺钛业半停之中,宝钛等加工企业在“阵痛”中继续前行。
2004年下半年,海绵钛及钛加工企业产业链全线飘红,海绵钛产能从2004年的几千吨迅速发展到2008年10万吨以上。海绵钛企业由2家发展到10多家,产能过剩从而形成。
2008年,海绵钛价格开始下跌,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产能过剩是主因,金融危机是次因。在产能过剩、全球金融危机中,有的钛企发展较好,比如从事海绵钛生产的金钛股份、钛材加工的西部超导等。市场海绵钛需求已从2004年的几千吨发展到现在的六七万吨以上。
2008年之后的几年,国家收储海绵钛、钛锭,钛产业向好发展,宝鸡的“903”企业比2004年增加了数十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市场的影响与金融危机时期有质的区别,世界各国全力抗疫,因此企业暂时停工,影响了生产,全球经济相对停摆。国内钛企也面临一次洗牌,洗牌的原因:一是2018年、2019年市场红火,钛及钛加工企业又在“发热”,产能产量多起来了。二是疫情又来助推一把,于是抱怨声一片。
综上所述,用历史的眼光看未来,用未来的眼光正视过去。疫情、产能过剩、失序发展、内因失衡都带来了“阵痛”,但疫情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助推了“阵痛”更痛。
“阵痛”之后必然是新生,一些优秀企业会生存得更好,也会使中国钛产业更加健康,这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因为,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瘟疫甚至战争都不会阻止社会向前发展。此次疫情导致目前订单少,未来订单必定增多,因为复工复产是必然,经济恢复是必然。战胜疫情需要人体的免疫力,也需要企业具有免疫力。免疫力好坏就是企业战胜困难的生死牌,更是优胜劣汰的市场牌。“阵痛”不会歇菜,“阵痛”洗牌后产业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