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 谋“再生”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也是一场始料不及的考验,不仅给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带来了短期的巨大冲击,也暴露了产业长期以来存在的短板和问题。科学分析、精准施策是帮助产业应对疫情影响,实现突围再生的当务之急;更为重要的是,疫情放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瞬间,坚定信心、目光长远,谋大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结构调整和效率提升,才是中国再生金属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
产业受疫情影响及复工复产的总体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短期内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原料短缺、订单不足、资金紧张,绝大多数企业预测今年上半年营收和利润下降已成定局,半数以上企业预计降幅不低于30%。尤其是产业配套企业如机械装备制造、耐材和精炼剂生产企业受影响更大。进入3月份,随着各地分区分级落实差异化防控策略,再生有色金属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据再生金属分会对118家企业跟踪了解,截至3月19日,80%的企业已经复工,但复产率仅为49.7%。目前我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企业在加强自身防控疫情的同时还积极捐款捐物支持湖北及其他地区抗击疫情,据初步统计,全产业现金捐赠合计1.76亿元。
近期疫情在欧美的扩散,对全球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冲击持续加大。根据再生金属分会的了解,截至3月中旬,疫情对美国的影响尚未充分显现,相对而言,对东岸和西岸企业的影响大过中西部企业,对废料回收企业的影响大过加工企业。欧洲疫情更为严重,而且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均是再生有色金属大国,对产业整体影响更大。意大利安奇泰克公司和SGM公司的人员基本在家办公,车间人员轮岗上班;德国回收企业开始减产,冶炼企业影响相对不大。ISRI及BIR也分别取消和推迟了预计在4月和5月举行的行业会议。疫情不仅仅影响了再生金属的回收和加工,同样严重影响了下游需求,以汽车行业为例,据3月18日媒体最新报道,欧洲已经停产和即将停产的汽车整车厂超过70家;日本五大汽车厂家1至4月的总产能预计减少58万辆,汽车行业的停产和减产将会严重削弱再生铝需求。
总之,疫情态势瞬息万变,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程度和持续时间还难以准确判断,2020年对再生有色金属企业来说将是非同寻常的一年。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受疫情影响反映突出的问题
1.原料保障程度抵抗风险能力差
随着我国有色金属废料回收量不断增长和中美贸易政策的影响,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原料结构发生重大改变,由2015年之前的进口为主,转为国内回收为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再生资源回收陷入停滞,国内原料收不上、国外进口原料在港口进不了厂,即使企业复工,由于回收从业者刚刚返岗,集散市场交易未恢复,加工企业短期内仍面临原料短缺。其实,抛开疫情影响因素,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原料保障问题的本质还不是原料不足,而是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据再生金属分会初步测算,2019年,国内再生铜和再生铝原料回收量分别达到215万吨和607万吨(金属量),分别占再生铜和再生铝原料供应量65.2%和83.7%。由此可知,国内再生有色金属原料不是绝对短缺而是相对短缺。
从加工端来看,企业实力日趋增强。截至2019年,我国产能大于5万吨的再生铜企业约53家,产能合计375万吨,占总产能约72%,其中大于10万吨的再生铜企业约29家,产能285万吨,占总产能约54%;产能大于5万吨的再生铝63家,产能合计806万吨,占总产能1300万吨的62%,产能大于10万吨的27家,产能603万吨,占总产能46%。大量骨干企业规模化规范化程度以及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再生有色金属原料进口政策调整背景下,加工企业更加注重国内原料采购。
从回收端来看,目前尚未摆脱以社会化个体回收为主的格局,根据商务部相关数据,“十二五”末期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回收量仅占回收总量的10%~20%。结合“十三五”以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等多种模式回收体系建设情况,乐观估计,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回收量有可能占到回收总量的30%~40%,与加工端的需求相比,不匹配、不协调、不可持续性日益显现。
再生有色金属企业资金占用大、回收与加工相对独立,原料库存周期短,一般为10~15天,现在复工的企业在用完库存后如后续原料跟不上还得停工,而且目前再生有色金属原料标准化程度低、品种多再加上废旧物资回收源头无票等问题,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从原料到产品的金融属性一直难以实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现阶段解决原料保障问题,关键是解决好国内原料回收和集散,目前我国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相比10年前在数量上有所减少,以河北保定为例,随着区域功能定位、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环境容量约束,当地再生有色金属原料集散市场已经不复存在。类似的情况在全国范围并不少见。为此,再生金属分会将于年内启动国内回收市场调研,探讨在国家推进垃圾分类和“无废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建设区域性再生有色金属原料集散市场,促进区域就近集聚分选、仓储交易,以及推动建设再生有色金属原料标准化、规范化交易平台,争取金融资本的支持,形成生产企业原料稳定供应渠道。
2.产品结构单一、订单不足,复工难复产
目前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已经连续8年超过1000万吨,2019年达到1437万吨,但再生铜产品中超过60%是铜杆用于生产电线电缆、再生铝产品中超过80%是铸造铝合金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再生铅产品中再生铅锭(电解/精炼)和再生铅合金锭基本100%用于生产铅蓄电池。受疫情影响,加上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汽车销量锐减,再生铝和再生铅产业也会受到较大冲击,根据对几家大型企业的了解,到3月17日,由于下游订单减少,企业复产率在40%~50%。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再生金属分会通过调研问卷了解到,因市场订单减少受影响的企业比例高达65%,主要是下游产业订单同样面临减少,减少程度目前仍然无法估算。以汽车产业为例,疫情对整个产业链的冲击预计将持续到二季度末,再生有色金属消费需求在短时间内还较难恢复。
3.处于产业链上游,议价能力弱,产品利润率低
目前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中大部份仍然是传统生产性企业,将废料加工成原料,相比下游加工铸造、汽车和家电制造业科技含量较低,在价格谈判、处理产品质量纠纷时处于被动,一般再生有色金属企业利润率仅为1%~2%,甚至更低,而且产品销售后还有1~2个月资金回款账期。
4.产业统计基础差、口径不统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2月5日,再生金属分会根据工信部《关于开展新冠病毒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问卷调查的通知》,通过多种渠道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到74家企业的有效反馈。2月16日起,再生金属分会对118家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每天进行统计,分析汇总后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上报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为统筹做好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但是,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统计工作基础十分薄弱,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只把加工企业的边角余料统计列为“杂料”,每年统计数量仅几十万吨,而据再生金属分会分析,现在每年社会回收废旧有色金属量超过1000万吨,已经到了必须正视和解决的时候。而且铜、铝等加工企业利用自身边角余料的同时,也在加大社会回收废旧金属比例,目前我们了解统计的对象主要是再生有色金属加工利用企业,统计口径也不完全。
疫情过后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面临的机遇
1.国家对产业的定位不会改变,只会更加重视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将再生有色金属作为战略金属,目前在国家层面,再生有色金属的产业定位是节能环保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家资源环境安全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以铜铝为例,1953年至2018年我国累计消费4.94亿吨,其中绝大多数进入电子电器、交通运输、工程建筑、机械装备领域,这些铜铝资源的报废量已经进入快速上升期。我国铜铝矿产资源50%~60%依靠进口,所以无论从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还是我国的现实资源禀赋,再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对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绿色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2.国家和地方将出台一系列资金支持、减税降负等政策推动企业复产、经济回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税费优惠政策,仅2月份一个月就出台三批减税降费政策,涉及财政贴息、大规模降费、缓缴税款等,还包括阶段性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根据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指引,各级地方政府也出台多项措施加快落实到企业。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释放出的积极信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
3月17日,财政部、国税总局发布《关于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公告》(2020年第15号),自3月20日起,对1084项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3%,从产品清单来看,多个有色金属品种将直接或间接受益。预计近期会有更多积极的经济政策出台,再生金属分会也会根据产业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3.国家启动“新基建”振兴经济对产业也会带来利好
面对疫情全球大流行、国际金融海啸、中美贸易摩擦及转型升级等重大挑战,中央决定启动“新基建”刺激经济,包括“5G网络、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这些都是有色金属消费的重要领域,而且还能为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因此新基建有望提振有色金属消费,还能为再生有色金属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新基建项目对有色金属的需求明显要高于传统基建项目,如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特高压需要大量铝车体、铜电缆,5G基站建设需要铜箔、铝散热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项目都将提供铜消费增量,这些领域也需要大量的铅蓄电池。当前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正在从市场驱动向技术驱动、创新驱动转变,寻求高质量发展,很多企业都注重装备改造、技术改进和新产品开发,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如再生铝在5G基站、新能源汽车的应用等,以再生铝产品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为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实现汽车强国梦的现实选择,据预测:中国汽车行业用铝量将从2018年的380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910万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将从2018年的110万辆增长到2030年116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为21.4%,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铝的比例将会目前占铝消费总量的3.8%升至29.4%,纯电动汽车铝的单位消费量达到283.5公斤,这将是超过300万吨的市场需求。虽然新能源汽车没有发动机,但可以在其他零部件和结构件拓展再生铝的应用。
加快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建设,为智能经济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近年来,有些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已经进行了有效探索,如有再生铜企业专门成立智能制造研究院,引入智能立体仓库,使单位面积利用率达到传统仓库5倍,也大大提高了周转效率;探索了以数据为核心驱动的铜加工行业智能制造新模式,实现了生产工艺、物料及产品到用户使用全过程精准跟踪,通过信息化和数字化工作的不断深入,也为企业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提高生产效率25%、降低运营成本5%、单位产值能耗8%、产品不良率50%。有再生铝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对生产车间生产要素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与可视化,实现了企业生产、物流、质量、采购、销售各环节进行精准高效的管控,降低生产周期25%、企业库存12%、质量过失70%,提升员工绩效20%、计划达成率35%、品质报告实时性99%。
再生有色金属企业与新基建结合将成为热点,通过技术升级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与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对再生有色金属的需求更加匹配。
4.再生金属将成为金属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再生金属比矿产金属节约能源、减少排放、降低生产成本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金属生产企业的共识和发展战略。现在越来越多的金属制品生产企业在产品中追求使用尽可能多的利用再生金属,像苹果手机、可口可乐、路虎汽车使用100%的再生铝材料,不仅标志着公司追求科技领先的决心,更关键的是向全社会传递重视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价值观。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易拉罐饮料生产商直接要求铝加工企业提供的产品必须包含不少于30%的废料,低碳绿色已经深入人心,这些积极的变化将深刻影响再生金属产业的发展,再生金属逐步将成为金属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疫情过后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主要建议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巨大的前进势能。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终将过去,站在“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开局的节点,再生金属分会对产业发展的建议主要是四个层面:
从政府层面,尽快修订或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总结再生金属产业“十三五”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十四五”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或推进计划;规范并加强对再生金属产业的统计工作,以便数据清情况明,更有利于对产业的分析研究和政策制定;加大对再生金属产业技术升级、绿色产品研发、智能化数字化提升等方面的支持,助力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企业层面,战疫情还未获全胜,仍然要以过冬的态度坚守当下,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加强原料保障,积极开展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管理水平。
从产业园区层面,依托“无废城市”建设,整合回收体系,推动再生有色金属原料集聚;精准招商,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
再生金属分会将加强对产业的调研和企业沟通,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产业运营状况,提出推动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今年将继续协助国家有关部门推动再生金属增值税政策调整、进口再生铜铝原料监管政策、铝灰处理技术规范等工作;提出产业“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规划思路,制定“再生铝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研究杂铜制杆产业发展状况及再生铅产能预警机制;加强信息交流,今年分会与上海钢联合作每周、每旬、每月、每季、年度都会给会员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和产业运营分析;广泛开展合作,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在产业中的应用。
疫情当前,我们除了勇气之外,也要找到信心的来源,研判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大趋势,脚踏实地炼好内功,再生金属分会和企业一起共渡时艰迎接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