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废材到材料的盈利模式后,格林美的多元格局初具规模并发挥效力。
8月22日,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发布公告透露,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2.86亿元,同比增幅45.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22%。
“在当前有色金属尚未回暖的情况下,格林美的成绩相对同行较为突出。”一位行业研究员指出,企业主营结构已调整,业务的多元化规避了此前公司产品单一以来有色金属行业的风险。
早在几年前,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就对外表达转型意愿,其确定的公司转型方向是:要走把废料变成材料再加工成器件制品的增量过程,其当时解释,此前的把废料变材料属于减量,是靠补贴赚钱,而增量则是靠价值提升赚钱。
这种转型战略确定后,格林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跑马圈地,“扩充传统电子废弃物等领域产能的同时,还通过并购延长产业链条,”上述研究员指出,通过多起收购,公司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产业链上延伸,已完成“原料回收—前驱体制造—三元材料制造”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核心产业链,公司借此形成更具成长空间的新盈利点。
从转型效果来看,目前,公司已具备三大业务板块,这些板块也已开始齐头并进。公司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格林美总毛利4.53亿元,其中钴镍钨板块营业收入为5.50亿元,同比增幅11.94%,该板块给公司贡献毛利为8361.34万元。电池材料板块则是今年上半年业绩贡献的主力,期内营收已达8.23亿元,同比增加18.09%,而其贡献毛利高达1.86亿元;传统的电子废弃物板块营收则为9.81亿元,同比增幅21.88%,贡献毛利1.83亿元。
今年上半年,格林美拿下远东福斯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等共计12亿元的动力电池材料订单。电池材料的毛利增幅还高于公司其他业务板块。期内毛利率为22.65%,同比增长6.28%,此前毛利最高的电子废弃物毛利率虽达23.18%,但已呈下滑态势,期内降幅达4.09%。
“电池材料的营收几乎与传统的电子废弃物各占半壁江山,成为公司新的赢利点,且其后发优势明显。”一位行业研究员指出,这意味着公司基本从一个传统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转型为一家新型再生能源综合性企业。
而电池材料的应用市场还有望继续扩大。
中汽协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1.5万辆,同比增幅高达119.8%,与之匹配的电池材料市场也在同步扩容,将给相关从业企业新的市场空间。
除了新业务外,格林美还在传统业务上拓展,对电子废弃物板块进行垂直整合。公司先后将河南格林美、山西洪洋及内蒙古新创的部分股权转让给江西格林美,将公司中原、西南、西北地区的电子废弃物业务进行垂直管理。此外,格林美还将其持有的凯力克51%股权转让给荆门格林美,以构成“原料—前驱体—三元材料”的垂直产业链。
长江证券行业研究员葛军在其最新研报中指出,格林美全力扩张“原料回收-前驱体制造-三元材料制造”闭环动力电池中上游产业链,目前已打造2.5万吨多元前驱体、1.5万吨正极材料产线。其中,公司依托优势的再生资源化学体系,公司对于三元关键原材料的布局日趋完备。在前驱体方面,公司也正新增5000吨动力NCA前驱体、1万吨动力三元前驱体产能,公司将具备近2.5万吨的多元前驱体产能,以及万吨级四氧化三钴产能。而在正极材料领域,公司的5000吨到1万吨再到1.5万吨的扩产路线图已正式铺开。
葛军还表示,今年上半年,格林美的电池材料板块、钴镍钨板块以及电子废弃物板块的产销释放支撑公司收入及利润增长。伴随当前钴价触底反弹,预计下半年公司钴产品线将环比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