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新电改综合试点即将落地 云贵有望首轮获批

   2015-10-21
54
核心提示:在价格改革东风之下,新电改政策落地逐步逼近。10月19日,记者从接近省级电改方案的知情人士处获悉,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区域综合

在价格改革东风之下,新电改政策落地逐步逼近。

10月19日,记者从接近省级电改方案的知情人士处获悉,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区域综合试点方案将在近期落地,而贵州、云南两地有望成为国内首轮获批的省份。与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不同,贵州和云南的综合试点为国内首轮,而且内容涵盖输配电价、电力交易、售电侧和跨省跨区电力交易。

目前,全国有7个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但是呼声已久的综合试点尚无先例。记者注意到,此前云南呼吁电改综合试点呼声颇为强烈,而贵州则在深化电改方面频出超预期动作。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云南、贵州两地电力富余需外送,综合改革意愿强烈。从国家层面考虑,云、贵电源结构丰富,竞价上网、电力交易、跨区配置等试点更具试点意义,改革阻力也相对较小。

  贵州电改再超预期

10月11日,国家发改委官网信息显示,原则同意《贵州电网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并要求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意义重大,情况复杂,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研究解决试点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

就在批复贵州输配电价改革方案的两天前,《云南电网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刚刚获批。此前,国家发改委还批复了《内蒙古西部电网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至此,贵州、云南、蒙西成首批新电改电价改革实践区。

今年7月底,贵州省出台《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成为电改9号文发布以来首个出台的省级落实电力体制改革细则。该方案提出单独核定输配电价,分步实现公益性以外的发售电价格由市场形成,妥善处理电价交叉补贴,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

事实上,贵州省对于电改的重视早有征兆,贵州省领导曾主动向国家发改委提出,恳请将贵州列入全国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范围。同样,云南则在去年两会期间就提交了把云南列为电力体制改革试点省的建议。

上述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今年9月初,贵州省就上报了综合试点方案,方案延续了此前《工作方案》的思路,但有许多具体内容。原本综合试点方案在国庆节前就要批复,但电网方面阻力较大,直到最近才进入发改委会签。

贵州能源局主办的贵州能源网信息显示,早在7月中旬,贵州省发改委就曾召集相关单位负责人,讨论贵州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贵安新区配售电侧改革试点方案、兴义地方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方案、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改革方案等四个方案(讨论稿)。“贵州的售电侧改革试点主要选在贵安新区和兴义市两个地方。”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与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不同,综合改革包括输配电价、电力交易、售电侧和跨省跨区电力交易4个试点。

  综合改革试点深入

实际上,此轮综合试点呼声已久,此前各省区角逐颇为激烈,云南、贵州也被认为是“实力选手”。按照新一轮电改积极稳妥、分布有序推进的原则,输配电价改革先后确定深圳、蒙西、湖北、安徽、宁夏、云南、贵州等七个省区进行试点。

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公开表示,除了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以外,我国还将选择一些省份,包括一些省辖市,开展综合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开展可再生能源消纳的试点,开展售电侧体制改革的试点。

云南省发改委官网今年10月的一篇文章中亦提及,云南“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已上报,有望成为首家国家审批的省份”。

上述知情人士亦表示,此轮综合改革试点贵州与云南几乎是同步报批,有望在近期同期获批。

据贵州能源网信息,7月8日,贵州省相关领导赴京拜会连维良,恳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贵州列入全国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范围。

对于贵州综合改革试点,连维良认为,这对全国也有很积极的示范意义,因为贵州既有省内交易问题,也有跨省区交易问题,贵州试点对全国电力体制改革尽快推进到位有积极作用。

放开售电侧是本轮电改的核心,这也备受各路资本关注。目前,各地售电企业密集成立,贵州已成立6家售电企业,包括地方国资、当地民资及省外资本。

分析人士认为,在综合改革试点中,售电侧试点的条件最为充足,对区域性发电售电企业都是直接利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