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印尼只出口镍原矿历史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印尼第一太平洋镍业工业园”项目合作交流会上,来自上海、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江苏等地多家大型民营和国有企业决定以“众筹”方式共同“走出去”——长远投资20亿美元,在印尼偏远的北马鲁古省建成年产90万吨的镍铁生产线、装机120万千瓦的火电厂、年吞吐量达1000万吨的深水港口以及相关的高端装备制造和旅游设施,在当地形成100亿美元的年产值,将工业园所在的萨格雅镇打造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明珠。
在印度尼西亚一个3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里,不仅正在建设先进的镍铁冶炼生产线,还将建设填补当地空白的火电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以及港口和机场,而有关海滨度假酒店、国际会议中心和邮轮观光的规划,则有望通过二、三产业良性互动,实现当地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这是一张有关印度尼西亚北马鲁古省韦达县萨格雅镇“印尼第一太平洋镍业工业园”的发展蓝图,其绘制者和实施者是以上海泛太平洋集团有限公司为牵头方的多家中国民营和国有企业,其核心项目镍铁冶炼工程已于去年9月动工。
“希望这座以镍为支点的工业园成为中、印尼合作的样板工程以及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示范项目。”上海泛太平洋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赵爱民说。
中国方面相关参与投资和建设的企业包括: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煤炭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天海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宝通集团等。
“去年9月,在当地政府和民众支持下,我们已开工建设镍铁冶炼一期工程,预计今年9月投产,年产镍铁3万吨。届时将真正结束印尼长期以来只能出口镍原矿的历史,为当地带来更高的附加效益。”赵爱民说。
据介绍,位于印尼北部群岛间的北马鲁古省,拥有丰富的镍矿资源,但基础设施匮乏、产业单一。2012年,上海泛太平洋集团在当地取得三片镍矿区的全资开采权,并逐步形成了以镍矿开采加工撬动当地电力、物流、建材、旅游等产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路。目前,“印尼第一太平洋镍业工业园”的建设虽然刚起步,但当地修路、建学校等公益事业以及社会就业已开始受益于中国企业。
上海福睿智库专家顾问宋锦标认为,中国企业抱团建设“印尼第一太平洋镍业工业园”,符合中国政府支持的以工业园(境外经贸合作区)形式“走出去”,实现集群式发展、园区化经营的相关政策;符合中外共建“一带一路”的投资贸易合作发展方向,即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符合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方向。
来自商务部的信息显示,目前中国大约在境外合作建设了20家经贸合作区、“印尼第一太平洋镍业工业园”实施前,上海市的境外经贸合作区还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