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2015年GDP增速目标设为7%左右,这一目标是1991年以来最低值之一。同时,李克强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稳增长的难度加大。”
这一足以平衡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增速目标,仍要在政府可以有效作为的投资/外贸、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目标框架内实现,如,赤字率2.3%,进出口增速6%,广义货币M2的预期增速12%。以及发改委提交的计划报告中设定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5%。
四项具体目标对应的财经管理责任由财政部、商务部、央行和国家发改委承担,堪称李克强应对宏观问题的“调控内阁”。
财政积极“两难”平衡
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会延续。自2014年开始,财政部主要通过盘活沉淀资金、加快支出进度,减免税费及提升赤字率等扩张财政政策空间。
加快支出进度方面,财政部认为预算执行中存在支出较慢、资金沉淀的问题,影响财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去年5月,财政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要求地方加快资金拨付力度。
在这一政策影响下,去年上半年财政支出增速高达15.8%,相比2013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在去年7月的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上,楼继伟表示:“支出进度比以往年度加快。”总体而言,2014年财政支出增速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
在减税方面,国务院在去年4月提高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上限。财政部则在去年4月、9月及12月三次出台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减税降费的文件。2015年减税措施更是提前2个月。2月25日国务院将享受减半征收的小微企应纳税所得额的范围由10万元提升到20万元,预计共减收400亿元。
另一减税措施是“营改增”。2014年营改增的试点范围扩大至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三个行业。国家税务总局2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营改增”试点去年共计减税1402亿元。今年营改增要覆盖到房地产、金融等四个行业。
积极的财政政策势必要保持足够的支出规模,以使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但是,支出规模又面临着财政增速下滑、结构性减税的约束。去年的财政增速仅为8.6%,今年预算报告设定的增速进一步降为7.5%。
积极的财政政策最为重要的一个指标是财政赤字率。2014年预算赤字1.35万亿,赤字率为2.1%。总额仅较2013年提高了12.5个百分点。2015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总额提升约20%。2.3%的赤字率是近4年来的最高值。
同时,去年10月份43号文印发以来,融资平台融资的渠道收紧,同时省级政府发债的空间增量并不多(预算报告显示,今年一般债券规模5000亿,增加1000亿;而专项债亦只有1000亿的额度),因而政府净新增投融资总量并不会增加很多,甚至有可能是收缩的。但考虑到可能推出的历史债务置换政策,省级政府的资金情况应会相对宽松。
外贸慎对“青黄不接”
2014年一季度,受国际市场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中国进出口总值下降1.1%。严峻的外贸形势下,商务部着手调研摸底外贸形势,出台外贸稳增长的措施。
4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从优化外贸结构及贸易环境等五个方面部署外贸稳增长的工作。次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将具体工作分解到商务部等主管部门。
5月下旬至6月初,商务部十个工作组分赴广东、江苏等14个省(区、市)开展调研和政策宣讲,深入口岸和港口码头,研判外贸的真实情况,并通过调研加快相关政策的落实进度。
去年二、三、四季度进出口总值增速分别上升至3.4%、7.4%、3.9%。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全年中国进出口总值为43030亿美元。商务部预计去年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的比重在12.2%左右,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地位。但是去年外贸增速并未达标,增速仅为3.4%,低于去年年初设定目标4.1个百分点。
3月5日,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的进出口增速目标定为6%。此前商务部长高虎城在全国进出口工作会议上已表示:“2015年实现外贸平稳增长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实际上,中国进出口增速的下滑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因此,优化贸易环境短期内一定程度上能够提振外贸,但是更重要的调整则是产业结构的布局与转换。
去年11月,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4年秋季)预测称,2015年中国外贸国际环境可能略有改善,但回升幅度有限,风险和挑战较为突出。其中一大挑战是中国外贸竞争优势转换“青黄不接”: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份额有被东南亚国家蚕食的风险,而装备制造业等新兴行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还有待提高。
前述报告认为,另一挑战是贸易摩擦更加严峻。根据前述前述报告,去年前三季度,共有21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救济调查75起,同比增长17%。其中,不少救济调查是针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将对中国外贸转型升级形成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商务部承担着促进内外贸易发展的重任。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与中央已经推出的自贸区、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相互交织,外贸稳增长的积极因素也在显现。
2013年9月,高虎城与上海市党政领导一道为上海自贸区揭牌。在此后的一年中,自贸区助力上海对外贸易,上海市进出口创出新高。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海进出口总额增速相比2013年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随着自贸区的扩围,便利的条件将助推当地对外贸易,但是各地自贸区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全国的对外贸易尚待观察。
总量和定向之间
《政府工作报告》将去年的货币政策总结为:采取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非对称降息等措施。简言之为定向调控、预调微调。
在政策工具上,去年使用SLO、PSL、MLF三项工具政策效果尚待评估。随着1月CPI增速降至不足1%、PPI持续负增长,市场普遍担心中国经济会陷入通缩。官方目前虽未认可这种提法,央行已经在2月4日和28日分别宣布全面降准和全面降息。总量工具和定向工具的相互配合到底是否各自见效,目前还没有非常清晰统一的市场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M2的实际增速都超过了年初设定的目标,但2014年是个例外,实际增速低于目标增速0.8%。2015年1月,M2同比增速仅为10.8%,分别比去年同期低2.4个百分点,其原因为经济下行、银行风险偏好收缩时,信用派生存款的力度降低。这亦可能不利于央行完成今年12%的增速目标。
如何吸引民间投资?
国家发改委作为宏观调控和经济综合部门,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项目审批及投融资体制上。去年11月印发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取消了15项审批事项,下放了23项审批事项。连同2013年,(发改委)两次取消下放的事项达到76%。
同时,国务院还希望通过社会资本引入,加快PPP等模式发展。发改委去年5月推出80个引入社会资本进入的示范项目。徐绍史介绍,其中49个项目有民间投资参与,比重为61.25%。本报此前对80个项目的调查显示,80个项目其实有多个项目在公示前已有民营资本进入并且央企及国有企业也作为社会资本参与。
虽然在去年推出以上两项重大的改革,但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不太理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5.3%,创下自2002年以来的新低,也并未完成年初目标,是近五年首次。
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目标是15%,相比2014年的实际增速降低了3个百分点。目标并未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按照15%的增速,今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将达58万亿。而今年发改委掌握的中央预算内资金仅4776亿,占比不到1%。因此,如何引导地方和社会资本投资将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的关键。
同时,被寄予厚望的社会资本的投资方式(PPP模式)需要协调财政部等多个部委且处于制度形成阶段,效能仍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