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吴树范:十年内中国商业航天可将人类送到太空旅游

   2018-05-02 科学家说
51
核心提示:出品|科学家说栏目组作者| 崔玉贤【他是谁】吴树范:中组部千人计划(创新类长期项目)入选者。南京航空航

出品|科学家说栏目组

作者| 崔玉贤

【他是谁】

吴树范:中组部千人计划(创新类长期项目)入选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先后在德国布伦瑞克技术大学,英国萨里大学空间中心、荷兰德尔福特技术大学、欧洲航天局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担任研究员。

2013年回国进入中科院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担任中法天文观测卫星总师、立方星任务总师总指挥,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

【精彩言论】

1、从2014年中国发出一些政策,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航天,从那时候开始,政策的大门打开了。而此时SpaceX的风也吹进来了。所以我们业界也叫2015年是商业航天的元年。

2、商业航天要成功主要取决于几个方面:政策、技术、市场还有资金。2015年是中国商业航天的元年,2018年将会是真正爆发之年。

3、卫星最先应用的领域会是遥感,但真正有市场潜力的还是在通讯领域:数据采集、万物互联,互联网。

4、与国外相比,我国在火箭发射和卫星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欧美,人家八九十年代的卫星到了土星传回来的漂亮照片,我们到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做。

5、我国航天技术要比国外落后至少两位数,几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但是商业航天仅仅落后几年而已。

6、商业航天只要下决心投入就可以将人类送到太空旅游。

7、未来五年商业航天将会有一些比较大的民营企业发展起来,到时候国家发射卫星的任务就不再是国营企业的天下了,就是国营和民营企业共同逐鹿中原的时候了。

【正文】

在首届中国航天大会·上而言航天产业国际论坛的间隙,吴树范教授在走廊里,站着接受了网易科技的专访。谈到商业航天的发展,吴树范教授总是滔滔不绝,他在这个领域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而且曾经在海外航天局担任过研究院,因此在欧洲有着广泛的人脉和良好的关系。

吴树范认为从2015年政策的大门打开,我国商业航天就进入了快车道。经过三年的酝酿,商业航天不仅有了市场的积累,资本也纷纷进入,2018年会是商业航天真正爆发之年。

虽然在航天技术方面,我国与欧美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不仅是火箭,卫星方面也是。人家九十年代、八十年代做的卫星,到了土星传回来那么漂亮的照片,我们到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做。”吴树范举例道。

今年年初,美国企业SpaceX的重型猎鹰发射成功,是目前人类现役运力最强的火箭。而据《DeepTech深科技》统计的数据称在最近的2017年,SpaceX 总共完成了18次的发射,约占全球发射总量的五分之一,比肩中国全年的发射总数。

“我们只能说是航天大国,但不敢称是航天强国。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航天技术要落后两位数,十几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但商业航天落后只是几年而已。”吴树范认为。

对于马斯克梦想的将人类送到太空旅游,吴树范认为只要下决心做,十年内是可以做到的,因为技术已经具备,只是需要成本的下降。

对于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未来,吴树范表示未来五年之后,将会有较大的民营企业发展起来,国家发射卫星的任务不再是国营企业的天下,而是国营和民营企业共同逐鹿中原的时候。

以下为网易科技对吴树范的部分采访记录:

2018 年中国商业航天真正爆发之年

网易科技:这次首届航天大会,但2015年其实整个商业航天就破冰,

为什么迟了三年才办这个会?

吴树范:从2014年中国发出一些政策,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航天,从那时候开始,政策的大门打开了。而此时SpaceX的风也吹进来了。所以我们业界也叫2015年是商业航天的元年,但是要让业界真正的能认识到是有个过程的。

因为商业航天要搞起来,主要取决于几方面:首先要有政策,2014年有了政策,满足有技术,技术咱们科工、科技都很好;其次还要有市场,还要有资金。

关于市场,一开始打开门的时候,市场并没有看到,资金也没有导进来,资金的投入,民营资本和风投的资本投入还没有被唤醒,所以我觉得从2015年开始就有一个酝酿的过程,大家开始熟悉。科工搞的“五云一车”,这都是商业航天的一个起步过程。

到今年,特别是今年年初的中型火箭发射成功以后,大家更看到了有别人走在前面,而且走得很好。同时咱们国家明确提出要建航天强国,而且把这个排在第三位,政策的利好进一步释放,国内经过这三年的酝酿,市场也有了一定的铺垫,也出了很多市场,资本开始往里涌。

从今年我觉得对商业行点的投入,因为我本人也在创业,对这方面接触比较多,明显的感觉到热度大大增加。我觉得航天的真正的爆发年就是今年了。

网易科技:更多的是民间资本,还是一些国家开始往这儿投了?

吴树范:民间资本。

网易科技:商业卫星的市场到底在哪儿?

吴树范:市场还在释放过程,还在探索的阶段,但是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像什么深圳一号,珠海一号,海南一号,这些都已经是有市场背景的了。

网易科技:最先应用或者破冰的领域会是哪一些?

吴树范:遥感,现在已经破冰的就是吉林一号,做的遥感。遥感类的东西走在前面,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真正有市场潜力的还是在通讯领域,数据采集、万物互联,互联网。

这些数据就给真正的用户,这个行业用户有几类:政府用户、行业用户,比如说气象局、海洋据,森林林业局,这是行业用户。还有就是大众用户,大众用户就是全球的位置物流跟踪,再一个就是比如说行业用户像民航,它对民航飞机的流量很感兴趣,卫星可以采回来,海事局可以对轮船的数据很感兴趣,都可以采回来。

与欧美相比我国航天技术落后至少两位数

网易科技:在火箭的领域中国还是落后于欧美的,尤其是美国。

吴树范:那当然,不仅是火箭,卫星方面也是。人家九十年代、八十年代做的卫星,到了土星传回来那么漂亮的照片,我们到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做。

网易科技:所以还是有卫星的技术壁垒?

吴树范:对。卫星核火箭,我们整个的航天技术,为什么叫航天大国,不敢称航天强国呢。

网易科技:中国和欧美商业航天这个领域相比,到底差距或者差异在哪儿?

吴树范:如果和航天技术相比,商业航天的差距是远远小于我们在卫星技术和航天技术方面的差异的,我们的航天技术比国外至少落后两位数,十几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而商业航天落后只是几年而已,国外的商业航天也是本世纪初才开始。

我们反应快,2005年SpaceX出来开始商业航天,我们2015年,十年以后就开始有自己的民营航天了。这个追赶速度也是随着国力的增加,商业航天的差距是在个位数,而航天技术和能力,或者一些高精尖技术是在至少两位数以上。

十年内可以将人类送到太空旅游

网易科技:您认为我国要实现把人送到太空去旅游,还需要多长时间?

吴树范:这个我觉得只要下决心去做这个事儿,也就是十年以内都可以做得到的。用不了十年,个位数吧。就是技术已经有了,只是钱往那追不追,砸不砸。

吴树范:那就看量了,就像你比如说现在也可能核一百万、两百万上一次,那如果量多了以后也可能几十万,再多的话也可能再便宜。当然不可能说所有的大众都能实现,这不可能,但是对一批高端人才也可能消费得起。

网易科技:商业航天领域的创业企业,到底在比拼什么,比拼的是技术、资本还是人才?

吴树范:比拼的是一种商业理念,商业故事。

网易科技:但是商业理念、商业故事不就是在圈钱上市吗?

吴树范:不,你要有一个比较完备的计划,不是为了圈钱而圈钱,不是为了圈地而圈地,是真正要看准这个技术进步也好,这个商业发展也好,在这个领域目前市场需要的东西,你把它做出来,就有立足之地。

网易科技:您感觉未来五到十年,我国的商业航天会有怎样的发展变化?

吴树范:从2015年破冰,2018年春天,商业航天五年以内会有一些比较大的民营企业站起来。

未来三到五年,一方面就是民营企业的实力开始做实了,不会是一家,有可能是两家三家,也可能是更多。这个过程是一个群雄逐鹿中原,最后谁能站在一个比较有利的地盘上,能够发展起来,

五年以后,国家的任务就不再是国营企业的天下了,就是国营和民营企业共同逐鹿中原的时候了。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