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锡研究协会(ITRI)最新发表的《2011锡工业回顾报告》详细阐述了未来3-4年中锡金属价格有望创下历史新高的各种原因。预计到2015年全球锡金属需求量将达到40万吨,现有矿山的矿产资源正在枯竭,生产成本预期将大幅提高。但是,全球经济正面临大幅下滑的风险,因此短期内对所有金属的预测都无法完全确定。
2007年全球精锡用量达到历史高位,超过37万吨,主要原因是中国加速的工业化进程、全球电子消费品需求旺盛以及向无铅焊料的迅速转移。在未来十年内,技术更新给锡工业带来挑战和机遇并存。最大的挑战来自锡的主要应用领域:电子焊料和马口铁,这两个领域中的小型化、新装配工艺和低镀层量会减少锡用量。不过也有乐观的方面来弥补上述消费量的减少,主要领域是锡化学品行业、与能源有关的技术如锂离子电池和铁合金行业。总体看来,技术更新对锡应用是有利的,预期未来5-10年内全球锡消费量每年增加15,000吨或每年增长4-5%。
近些年全球精炼锡产量已经相当稳定,每年约为35万吨,2008-2009年间由于金融危机,全球范围内用量下降,产量也相应减少。同时矿山产量也已经出现下降,2005年矿产量一度达到峰值32.5万吨左右。不断拉大的矿山和精炼锡产量缺口,已由增长的再生精炼锡产量弥补,特别是在中国,2010年其产量首次突破6万吨。从地理上看,锡矿开采非常集中,产量的三分之二或更多来自中国和印尼。这两个国家的产量也已经在下降,或至多维持稳定,预计这种趋势将会持续下去。
最近国际锡协和Greenfields公司完成了一项为期两年的项目,构建了一套“锡生产成本模型”,帮助确定未来锡价范围的参数。锡的底价--由边际现金运营成本确定--并快速上扬,主要是由于印尼冲积矿的品位下降所致,同时替代的硬岩采矿产能的高额投资成本也推高了长期的工业平衡价格。
《2011锡工业回顾报告》中确认了一组大约60个新矿项目,总计潜在锡精矿产能超过10万吨/年,可能在未来5-10年投入运营。这些主要是相对低品位的原生矿,包括一些多金属伴生矿项目,其经济价值受益于含有的珍贵副产品,同时还包括几个相当大的尾矿再处理项目。
《2011锡工业回顾报告》是国际锡协自2008年以来发表的第三部重要的研究报告。其重在获取第一手资源,包括在锡生产国定期现场调研收集的数据以及年度对主要消费商的大型直接抽样调查。报告出自在锡业市场分析和应用技术方面具有数十年经验的团队。
关于ITRI
ITRI在锡业方面堪谓世界最权威机构,在锡应用的研究和发展方面具有近80年的经验。协会为会员组织,代表了主要的锡生产者和冶炼企业,是锡相关信息的首要来源。其成员拥有全球精炼锡产量的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