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推进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力度 打通科技自立自强的“任督二脉”

   2023-01-04 中国有色金属报
59
核心提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2022年,有色金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2022年,有色金属行业科技工作者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科技前沿,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复杂难处理铜钴矿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基于源头阻断的复杂闪锌矿富氧浸出的关键技术与装备、镍钴湿法冶金工艺中碱基活化控制技术、无炭渣预焙阳极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粗锡短流程精炼新技术、航空航天用超轻镁锂合金研制与产业化、系列大型高效自吸气浮选装备及联合配置关键技术……一项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技术难关被攻克,“卡脖子”变为“杀手锏”。

2022年,有色金属全行业坚持“人才第一”和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双管齐下,打通科技自立自强的“任督二脉”,科研项目数量、质量和重点项目研发取得了丰硕成果,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一方面,有色金属全行业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战略,广拓引才渠道,延揽高端人才,建立高水平人才队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厚植科研沃土,加大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力度,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坚持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 推进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

2022年,有色金属行业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积极引进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努力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以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创新工作室、劳模工作室等平台为基础,加强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岗位比武、技能竞赛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充分发挥行业职业技术学院培养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紧扣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大力推行校企合作,不断擦亮产教融合底色,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在市场竞争力逐步加强,新产品、新需求层出不穷的今天,经验丰富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缺口很大,许多企业不惜重金求才,但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高层次科研技术人才仍是“一人难求”。这也直接导致在“卡脖子”的关键领域,企业面临无人可用或人手不够的窘境。急需的高端创新人才短缺,又遭遇“引才难、育才难、留才难”。对此,许多有色金属行业企业不约而同地给出了破解之法——柔性引才。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2022年,有色金属行业企业创新实施柔性引才新模式,打开引才、聚才工作新格局,让八方英才汇集在有色金属行业。柔性引进人才,是指突破地域、户籍、档案、人事关系和社会保障等限制条件,通过顾问指导、挂职兼职、项目合作、退休返聘等方式,集聚人才、智力资源的一种引才方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是柔性引才的突出特点。相对全职引进人才而言,这种方式更加灵活,更重实效,既破除了传统思维对引才工作的束缚,也突破了地域、身份、行业界限对人才流动的限制。

2022年,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高端科技人才入企创业开设绿色通道,通过社会化人才返聘、项目合作引才、购买技术服务、聘任技术顾问等形式,实现对外“借智”,在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同时,有效带动自有人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提升,实现人才快速复制。目前,金川集团通过柔性引才方式,成功引进瑞典冶金研究院教授Roger Andersson,北京科技大学长江学者吴爱祥,中南大学长江学者赵中伟、孙伟等一批高层次人才,联合开展应用基础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公司科研成果质量水平稳步提高,创新动力不断加强。

2022年,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健全《揭榜挂帅制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依托博士服务团、科技金融挂职等重点人才工程,以兼职挂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柔性引进院士、专家、学者等高层次人才13名,有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推出了高档铜箔、超微细电磁线、超导电缆、纳米氧化锌等高端“拳头”产品。2022年,该公司实现光伏发电从无到有的突破,复杂铅锌渣综合回收利用等173个“揭榜挂帅”制科研项目完成签约并有序推进,金锭、银锭、工业硫酸产品再度荣获有色金属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

2022年3月份以来,江西铜业集团公司陆续张榜发布了两批“揭榜挂帅”项目需求清单,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已有21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参与对接揭榜。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不断完善创新机制体制保障,改革人才激励评价和成果转化分享机制,加快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大力实施“谁能干,让谁干”的“揭榜挂帅”和“赛马机制”,让创新主体、创新资源的优势都得到充分发挥。

柔性引才是破解人才引进难题的一剂良药。通过柔性引才,有色金属行业企业集聚了高端优质人才,壮大了发展“硬核”,积蓄了发展新动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有色金属行业企业将继续积极探索柔性引才新模式,不断加大柔性引才工作力度,吸引更多人才“为我所用”,持续打造有色金属行业人才高地。

由“工”变“匠” 在新征程上当好技能型产业工人

过去的一年中,有色金属行业企业充分发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传帮带作用,扎实推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员参与技术难题攻关、新产品开发等创新创效和实践工作,有效地推广了创新方法和创新成果;积极探索适合职工成长成才的培训模式,注重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发展机制,着力构建形成更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广泛深入开展岗位比武、劳动技能竞赛等,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技能水平。

2022年,云南锡业集团聚焦“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服务保障”五大任务,实施职工技能提升培训10740人次,2311名职工参加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竞赛,兑现人才发展奖励资金230.8万元。云南锡业集团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云岭工匠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职工技师工作站“三室一站”为依托,鼓励职工积极参与“五小”“三技”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提升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

2022年3月,由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参与者的“铝型材生产关键技术工艺装备及智能优化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该公司人才创新工作室取得的成果。2022年,兴发铝业依托公司内部各类创新平台优势,加大科技骨干培养力度,深入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品牌建设活动,一批具有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的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强化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2022年,中条山集团采取学术交流、学术讲座、专题研讨等方式,多次举办采矿、选矿、冶炼等专业的学术交流与专题讲座,深化“师带徒”机制,完善技能人才队伍的传帮带,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更新与补充,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与工作能力。该公司还充分利用网络渠道,择优选择与企业专业、产品相契合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创新了职工技能培训新模式,提高了职工技能培训的实效性,满足了职工素质提升的需求。

技能是产业工人的立业之本,技能型产业工人是推动技术变革、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力量。这一年,越来越多的技能型产业工人脱颖而出,一支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持续壮大,无数职工把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真正融入岗位实践,踏踏实实在一线学、在一线干,勇于创新、积极钻研,成为本职工作的骨干和行家里手,感受到了由“工”变“匠”带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建好人才培养“蓄水池”

作为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也充分发挥校企一体的天然优势,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能力,把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落实有色金属行业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校企共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特色办学之路。在为有色金属行业企业培养和输送大量技术人才的同时,也较好地将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学生、学院、企业、行业的共赢发展。

2022年5月27日,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与株洲冶炼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深度校企合作协议,双方共建学生、教师、企业员工人才培养基地,成立全国劳模柳祥国大师工作室,同时,成立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株冶班。截至目前,该学院已经与20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和《高技能人才委托培养意向书》。在合作中,校企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行“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双课堂”培养,做到招生招工一体化、培养方案共定、师资队伍共享、教学实施共管、实训基地共建,通过产学研融合的模式输送更多优秀技能人才,共同培养新型有色金属行业大国工匠。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积极发挥央企办职业教育平台优势,秉承“校企相融、产学互动”办学特色,围绕行业特色布局专业,形成以有色冶金技术、有色机电为特色的专业群;与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实训基地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形成“5333校企直通车”特色育人体系。该学院奠定校企双主体育人基础,完善双导师带徒制度,把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融入学院发展,参照企业生产管理岗位用人标准制订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在完成实习任务的同时也实现岗位成才。目前,该学院已与东南铜业、西南铝业、中铝物流等中铝集团内部单位,以及青岛特锐德电气公司等多家外部单位开展了校企直通车双主体育人合作,培养大批优秀的直通车毕业生,解决了企业育人、留人、用人难题。

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紧扣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订单式”培养新模式,为行业发展建好人才培养“蓄水池”,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优秀后备军。

聚焦成果转化 加强联合攻关组织合作力度

科技兴则产业兴,科技强则产业强。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关键是让科研成果走出科研院所的“围墙”,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2022年,有色金属行业聚力打通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堵点难点,成立创新平台、创新基地和创新联合体等联合攻关组织,依托联合攻关组织让创新和市场、科研和产业、科学家和企业家更好地对接、联合,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优势互补,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打造关键材料研发、生产、应用的完整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支撑能力。

搭建创新平台 为自主研发提供高水平支撑

创新平台是开展和应用基础研究、行业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等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内容,“十四五”期间,为促进高端供给,支持新材料研发应用,材料领域将强化国家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平台等多层次创新平台建设,有条件的有色金属企业应积极对接、主动融入,充分利用并发挥好各种创新平台的功能与支撑作用,提升有色金属材料开发和应用水平。

2022年7月19日,中国稀土集团与中国有研科技集团签署《共建稀土创新基地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稀土科技创新平台。双方将以此次共建稀土创新基地为契机,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等领域深化科研力量整合,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强化产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稀土新材料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切实增强对稀土新材料产业链、供应链的掌控力和影响力。

2022年7月21日,豫光产业研究院暨科研中心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5月底正式投入使用。该机构能够满足日常生产中各种原料、中间产品、成品的检测化验任务,并承担起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大科技项目及科技专项、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及科技成果的转化等职责,进一步助力破解高端材料的“卡脖子”问题。该公司将充分集聚产业优势,通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融通发展,促成一批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新项目落地开工。

2022年8月2日,西北有色地矿集团联合长安大学、陕西省国土空间勘测规划院共同申报的“新能源矿产与资源信息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通过评审,成为省部级科技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该创新中心以国家和新兴产业发展对锂、镍、钴、铂族和稀土等新能源矿产的重大需求和资源安全保障为目标,聚焦新能源矿产超常富集成矿理论、勘查关键技术攻关、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化、资源大数据挖掘与信息服务等方面研究和技术转化,全面提升解决我国新能源矿产开发与利用等“卡脖子”问题的科技支撑能力,为我国新能源矿产研究培养优秀人才。

2022年8月23日,中国科协公布了首批194个“科创中国”创新基地认定名单。云铝股份申报的“科创中国”绿色铝基新材料创新基地、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申报的“科创中国”江铜创新基地、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申报的“科创中国”稀有金属材料创新基地、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申报的“科创中国”高端铝合金材料创新基地和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申报的“科创中国”有色创新基地成为“科创中国”产学研协作类创新基地,将重点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组织团队集聚攻关,取得原创性成果,服务区域重点产业技术需求,探索产学研可持续协作机制。

2022年11月,中国有研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在高镍正极材料工程化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所开发材料具有安全性好、循环寿命长、BOM低成本等优势,兼顾了稳定表面结构、良好电荷传递性能,具备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实现低成本工程化,行业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前,该创新中心利用前驱体取向生长、晶面调控、表面重构等多项关键技术,获得了成本低、容量高、安全性好的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用正极材料,是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受到了行业和学术界专家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一年来,有色金属行业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步伐,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为自主研发提供高水平支撑,着力突破“卡脖子”难题,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研发实力显著增强,为产业链发展输送不竭动能。

企业唱主角 构建“产学研用”创新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正式施行,创新联合体的概念首次列入其中。

创新联合能够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由领军企业牵头主导,按需求联合能够进行优势互补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企业,是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任务为牵引的一种任务型、体系化的创新型组织机制。

行业领军企业直接参与市场竞争,能够更充分地感知到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命脉所在,并形成强烈的自主创新诉求,由他们牵头组建联合攻关组织,将有助于带动整个创新链上下游企业的技术水平,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有色金属行业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的途径和方式。

2022年1月25日,江西省铜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成立。该创新联合体是江西省筹建的第一个科技创新联合体,由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江西省科学院、中南大学等18家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组建。联合体成员单位将发挥各自资源和技术优势,共同申报、承担省级以及国家重大课题,共同攻克江西铜产业链乃至全国铜产业链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同年9月15日,铜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圆桌会议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会上,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与中国有研科技集团、矿冶科技集团、中南大学就《铜业工程》杂志社高水平办刊、微细粒级矿物高效回收工艺与应用、深部矿体安全高效采矿综合技术研究等3个合作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将与各成员单位一道,积极推动开展铜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促进国内外科研院所、江西省内外铜企业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创新联合体的作用,助力铜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2022年11月3日,西北有色地矿集团研究院公司牵头组建的西安市国产化学检测设备创新联合体成功获批。该创新联合体是西北有色地矿集团研究院公司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等共同组建的。该创新联合体将以市场机制为纽带,以承担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主要任务,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不断促进新技术产业化应用,加大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2022年12月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信厅发布《关于拟认定成立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业创新研究院的公示(第一批)》,新疆有色集团获批组建战略金属产业创新研究院。该创新研究院由新疆有色集团牵头,依托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新疆新鑫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西部黄金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会同新疆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矿冶科技集团、中国有研科技集团等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集团共同组建,致力于打造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的创新联合体,形成“产业创新、科研应用、人才培养”的融合新模式,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协同发展,全面提升新疆有色金属产业竞争力。

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是解决科研和经济“两张皮”问题的重要举措。2022年,有色金属行业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管理和提质增效中的作用,推广“企业出课题、高校院所搞攻关”的科研模式,通过搭建企业创新联合体,构建以产品和终端应用为导向的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培育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形成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核心圈”,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促进科技和产业相互支撑和协调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报告还指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蓝图绘就,使命在肩。过去的一年中,有色金属行业部署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突破,收获了信心;展望未来,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有色金属行业将继续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奋力攻坚、勇攀高峰,科技创新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