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想发家致富成为富豪吗?可以试试去小行星采矿

   2018-05-10 网易科技报道
73
核心提示:5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英国科学家们揭示了如何通过发掘一颗小行星成为亿万富翁,并表示这或将

5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英国科学家们揭示了如何通过发掘一颗小行星成为亿万富翁,并表示这或将为发掘者带来“无尽的财富”

据悉,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超过750,000个小行星。而科学家们认为小行星中存在数以万亿吨的贵重金属,因此诸如英国小行星矿业公司等私人太空企业竞相将业务锁定在小行星上价值数万亿英镑的贵金属上。

从理论上讲,太空任务的巨大开支将会由此得到补偿。

但是你怎样去发掘一颗小行星呢?你如何从几十万颗小行星中挑选一颗有价值的呢?

目前小行星可以归类为碳,硅或金属构成的小行星。而矿业公司对金属类小行星特别感兴趣,但对于它们的组成还不是特别清楚。

目前对于小行星的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宇航局,而且主要集中在潜在的碰撞对地球造成的威胁上,也没有研究对小行星直接采样。

(图示:从理论上讲,太空任务的巨大开支将会由此得到补偿。)

目前对小行星成分的分析主要是利用望远镜的观测结果与对陨石的分析结合进行。相关数据表明,一小部分小行星蕴藏着丰富的铂金等贵金属。

因此,要想通过小行星采矿致富,必须首先寻找合适的采矿目标。

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超过750,000个小行星。

其中绝大多数小行星可以立即排除在外,因为它们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要小行星带内,距离太远以至于无法让采矿成为现实。相比之下,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靠近地球的小行星上,这样就把目标小行星的数量缩小到17,000颗。

要想进一步缩小搜索范围,就需要用望远镜和光谱仪器进行观测。

光谱仪可以根据波长来分析小行星表面反射的日光,从而能够确定小行星表面的主要组成物质。

例如,如果来自小行星的光线呈现红色,这表明小行星表面上存在丰富的铁和镍元素。

铂金通常存在于地球上的这些星团中,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它可能存在于这些小行星中。

然而,我们只能通过光谱仪观察到光与小行星表面的相互作用,而无法探知地表一下的物质组成。

此外,小行星表面物质组成可能会因为与其他太阳系物体碰撞或暴露于辐射而发生改变。

(图示:美国航空航天局正计划捕获一颗小行星)

当然,我们在选择目标小行星时,必须弄清它是否足够大,以及其蕴含的金属是否具有足够高的价值。

小行星移动的速度会不会太快?它的运行轨道有多远,发射探测器需要多长时间?

根据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马丁·埃尔维斯(Martin Elvis)教授的说法,一颗价值10亿美元的小行星才值得开采。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小行星的直径必须超过1公里,铂金含量达到小行星总组成的百万分之十以上,并且相对于地球的运行速度小于每秒4.5米。

目前人类发现了近17,000个近地小行星,但其中有多少符合这些条件?

埃尔维斯教授根据概率和假设做出了理论上的估计。

例如在所有坠落到地球的陨石中,约有4%的物质是金属。

所以我们可以假设4%的近地小行星也是金属的。

考虑到这个和其他概率,我们只剩下了10颗小行星,理论上这些小行星在经济上是有价值的,而且实际上能够进行开采。

由于目标尚未直接确定,现在的任务依旧是大海捞针。

目前小行星矿业公司的探矿卫星正处于初始设计阶段,计划将于2020年前发射。

这颗卫星进入低地球轨道,并调查分布近地小行星的天空,收集光谱数据并确定其组成,以确定具体目标。

而科学家将协助将确定分析小行星成分所需的光谱仪探测范围和分辨率,此外还需要进行初步的光学望远镜设计。

接下来的目标是开展探测,收集样本进行详细的化学分析,并对目标小行星表面照片进行分析以确定潜在的着陆点。

最终的目标是在目标小行星地面放置采矿工具并就地提取贵金属。

无论如何,这将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浩大工程,仅仅在早期阶段就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而耗费的时间也无法衡量。

面对的困难还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障碍。鉴于目前缺乏太空探索方面的国际法律和条例,目前人们对这个新兴产业的法律后果也感到担忧。

在联合国的牵头下,106个国家曾签署了《外层空间条约》,这为太空探索活动提供了一个法律框架,但并没有详细的立法。

有人担心这种情况可能会使得太空探索成为新的狂野西部地区。由于缺乏相关法律,导致各个国家对于谁有权开采特定小行星产生争议。

总之,开采小行星面临的挑战相当之大。虽然在我们看到第一批太空开采亿万富翁之前可能还有一段时间,但不可否认的是小行星采矿的前景有助于吸引更多投资并加速相关学科的前进步伐。

对小行星的采矿计划有助于开发新的仪器和工程技术,从而解决开采中的实际挑战。此外,关于小行星组成元素的详细数据库也有助于科学理解我们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晗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