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对干净的空气,干净的水越来越重视。近些年来空气净化器和净水器成为大行其道的健康风潮。但是对喝水的问题,远不如空气问题来得透明。最常见的争论就是,喝水到底喝矿物质水还是纯水?
关于两种水的争论
在不同的商家嘴里,回答是不一样的。主张喝“纯水”的,一般主做RO机,主推美容护肤用水。主张喝“矿物水”的一般主做超滤机,主推家用水。“矿泉水看不起天然水,天然水看不起矿物质水,矿物质水看不起纯净水,纯净水看不起自来水”
还记得之前15年有一个《为什么德国人不喝这种水》的视频风靡朋友圈。称德国人都不喝纯净水,因为纯净水不但不含营养物质,还可能会从人体带走一些营养物质。实际上人体只有在长期大量饮用纯净水,且无法从食物中获取足够营养物质时,才会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大量”、“长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也并没有推荐过水中矿物盐含量,只是对健康好水认定的标准包括呈弱碱性、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适中。纯净水从人体带走营养物质更是无稽之谈。
如果从水中补充矿物质,那一杯牛奶所含的钙质等于200杯矿泉水的含钙量,一块肉所含的铁量等于8200杯矿泉水的含铁量。水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要体内运输营养物质,促进一些营养物质的消化的代谢。另一方面是把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喝纯水。如果供水水源是干净的,通过超滤装置,超滤微孔小于0.01微米(十万分之一毫米),能彻底滤除水中的细菌、铁锈、胶体等有害物质,保留水中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这样的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水中含有重金属,那它们甚至和水分子一样大小,这样就没办法被超滤装置过滤掉。
水能改变酸碱平衡吗?
很遗憾,你吃啥碱性的食物到肚子里,都会变成酸性的,因为我们的胃是强酸的存在。通过水来调节酸碱平衡也是无稽之谈。
健康人的血液的ph值是7.35-7.45,是呈弱碱性的,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来维持酸碱平衡,使血液的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一旦PH值小于7.35,并非商家所说的导致“睡眠不好、脸上长痘”等一系列小问题,而是“酸中毒”,可以说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常作为某种疾病的并发症出现,比如糖尿病酸中毒,而这种情况需要的是及时就医,而不是喝所谓的“碱性水”。
水污染来自哪里?
水污染来自哪里?首先水厂出来的水是值得信任的,这是大前提,除非突发自然灾害,导致意外情况发生。水污染一般来自传输管道老旧、小区楼顶水箱二次供水。不同水源地、不同供水方式、不同管道材料的家居供水系统,都有不同的“污染”特点。
市面上有哪些净水设备?
第一类就是目前市场最火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反渗透(RO)膜技术净水器。一般水的流动方式是由低浓度流向高浓度称为渗透,而反渗透即指水一旦加压之后,将由高浓度流向低浓度。所以利用反渗透技术制作的滤膜就可以将除了纯水以外的源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分离,使可以透过的纯水和无法透过的浓缩水严格区分开来。
可这样的设备获取的是纯净水,基本上仅剩下水分子,废水量较大,基本上4杯自来水才能获得1杯纯净水,滤芯更换周期比较短,耗电、耗水、耗材,成本较高,水资源浪费严重,城镇的水质已经过水厂处理,出厂即可直饮,唯一的水质污染来自于管道污染,所以除非有特殊纯净水需求,直饮的话我们更建议直接购买瓶装纯净水,更为节省成本。
第二类是超滤膜净水设备利用的是中空膜丝净水系统,能够清理一般自来水或地下水等饮用水中含有的各种有机物、无机物、细菌、病菌和其它污染物,同时可以保留一些矿物质、微量元素等,滤芯使用寿命长、出水量大、无须加电加压,但由于超滤膜技术品牌商少,饮用口感一般,在市场中的认知度较低。
除了以上两种最主要的滤芯外还有譬如PP棉净水器,这种产品价格相对低廉,但滤芯易堵塞更换频率高,不可直接饮用。另外还有就是是活性炭净水器,利用活性炭疏松多孔的性质能够高效的吸收水中气味、色素及有机物。但这些的净水精度都不如以上两种净水设备。另外市面上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净水设备就是:软水机,与超滤净水器和RO纯水机不同的是软水机是用来降低水的硬度,只管减少水中的钙、镁离子,其他杂质一律放过。
健康饮水的标准
1、少量多次。每天8杯水,每次200-250毫升。早晨起床后适量多饮些水;三餐前1小时空腹喝水;上午、下午工作间休喝水;睡前2~3个小时喝水……其实你也可以无视这些规矩,随手灌上一口。
2、注意水质。桶装水标明的保质期一般只有3个月,有些单身的小伙伴可能要喝半年。饮水机最好也是三个月一清洗。
3、清洁净水装置。不换滤芯,那才是喝“自杀水”。无论是活性炭和滤网都是有寿命的,如果不更换就会造成二次污染。滤芯过滤达到饱和的时候,水中的有害物质不会被吸附,滤芯上滋生出来的细菌会导致净水器产生一些化学反应,加重水质的污染。
总结:说了这么多,喝水的问题也没那么严峻。自来水厂的水没问题,喝山泉水长大的也没什么问题。但是环境污染加剧,让一切都变得不确定,污染的源头和种类也越来越超乎你的想象。所以能注意的地方还是要多多注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