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两会聚焦】刘汉元代表:推动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

   2022-03-08 中国有色金属报
67
核心提示:作者:张弦目前,碳达峰碳中和已是全球共识,我国也提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作者:张弦

 

目前,碳达峰碳中和已是全球共识,我国也提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针对推动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助力“双碳”目标有效落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他提到,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中,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无疑是其中的“主力军”。过去十多年来,光伏发电的成本下降了90%以上,成为全球最经济的发电方式。我国光伏发电成本已降到0.3元/千瓦时以内,预计“十四五”期间将降到0.25元/千瓦时以下,低于绝大部分煤电。若进一步考虑生态环境成本,光伏发电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刘汉元表示,从消费端看,交通运输用油约占我国每年原油消费的70%,而燃油汽车百公里油费约为电动汽车百公里电费的4到5倍。当前光伏已实现平价上网,因此,发电成本实际已降到了相当于15美元/桶原油的价格,且发电全过程零污染、零排放。

从减少碳排放看,目前我国已形成了200GW左右的光伏系统产能,其产品每年发出的电力,相当于1亿吨原油输出的等效能量,而消费1亿吨原油大约会产生3.5亿吨碳排放,生产200GW光伏系统大约会产生1050万吨碳排放。也就是说,制造光伏系统每产生1吨碳排放,其产品发电后每年将减少33吨碳排放。

从能源的投入产出看,生产1kW光伏发电系统全过程需耗电300kWh左右,而1kW系统每年可发电约1500kWh,意味着制造光伏系统全过程的能耗,在电站建成后半年内即可全部收回,系统可以稳定运行25年以上,其整个生命周期回报的电力是投入的50倍以上。

从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看,近年来,我国每年进口原油价值超过2000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超过70%,2021年进口量达5.13亿吨,外汇支出达257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我国有条件在一定时间,实现能源增量的70%、存量的30%到50%的可再生清洁化替代。

刘汉元认为,从上述多个角度考量,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主力军。但产业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双碳”目标落地。为推动我国“双碳”目标有效落地,刘汉元建议:

一是支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其原料及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能耗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2021年全国出现的电力短缺,根本原因在于化石能源不断退出,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未能跟上所致。因此,建议光伏产业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进一步加快其发展速度,满足能源转型需求。

二是尽快完善相关规范标准,配套相应政策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电动汽车成为电网储能终端。随着电动汽车数量大幅增长,如能有效利用闲置资源,将其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接入系统,除运行时间以外,大部分时间在线,成为电网储能、微网储能、小区储能、家用储能的一部分。电网负荷高时向电网反向售电,负荷低时存储电网过剩电量,在为电网作出贡献的同时,以市场化机制通过充放电的价差获得相应收益,从而降低购买整车或电池包的成本。这不仅能有效提升电网效率,减少供电损耗,大幅提高闲置资源使用率,还能进一步强化可再生能源使用场景,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三是提高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造业零碳、低碳能源自给率。允许其自建光伏、风能电站,并配套完善相应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优惠减免过网费,从而实现自发自用,既满足增量用能需求,又不增加碳排放,实现制造端全绿色生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