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两会访谈】李炜代表:推动产业和能源“双转型”

   2022-03-14 中国有色金属报
48
核心提示:作者:刘京青 任君芳近年来,铝行业发展如何?2022年走向如何?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炜就此话

作者:刘京青 任君芳

 

近年来,铝行业发展如何?2022年走向如何?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炜就此话题,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判断。

他告诉记者,2022年的电解铝市场是相对乐观的。究其原因,一是供应偏紧。欧洲天然气价格暴涨,电力成本上涨,海外电解铝企业普遍减产。与此同时,受国内产能“天花板”约束,目前,国内库存不足百万吨。二是原料充足。国内停减产的氧化铝产能会逐步恢复,加之全年新增产能可达600多万吨,预计氧化铝市场价格小幅回落。三是需求旺盛。光伏材料、新能源汽车、建材装饰板等对铝的需求稳步增长,市场用铝需求量仍保持历史高位。四是国家重视。铝行业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性基础行业,近年来备受关注,获得政策支持。

“短期内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国内铝价上行,后市受库存等影响,将保持前高后低,较高位运行的态势。”李炜判断。

行业高质量发展如何着力?李炜指出,一是要大力维护资源安全。目前,国内对于铝土矿和废铝进口严重依赖,达到全年用量的半数以上。当前影响市场供应变数增加,应在加大海外资源开发力度的同时,与资源丰富国家建立稳固关系,确保资源供应安全稳定。二是持续优化电解铝行业能源结构。加大清洁能源利用占比,这是行业在“双碳”目标下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出路。三是做好废铝、再生铝、原生铝和铝加工的融合发展,从源头降低铝产品的能耗,提高绿色含量。

李炜表示,在当前“双碳”“双控”背景下,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其实,电解铝虽然单位能耗较高,但是具有循环利用频次多、再利用能耗低以及延伸产品节能性特点,建议行业协会及全行业企业联合起来,呼吁国家淡化对电解铝的“双高”定位,强化树立铝行业高载能和绿色的外在形象,有利于社会的理解和国家政策支持。同时,企业要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市场服务机构等技术创新力量的融合力度,着力于解决制约电解铝行业发展的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固废物无害处置等一批基础性和关键性及共性技术难题,并将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填补生产应用衔接空缺,为行业的健康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瞄准“新能源”风口,怎么干?“2021年,我们科学应对限电限产、疫情洪灾等多重挑战,重点产业板块全部实现盈利,营业收入、经营性利润创历史最高水平,资产负债率下降至10年来最低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大幅超额完成,为绿色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去年的业绩让李炜对新一年发展更有底气。

他表示,今年,综合各方初步研判,以并行推进“加快智能高效升级、提升能源利用及产出效率、加大绿色产业布局”三大主线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积极推动产业和能源“双转型”。

首先,构建智能高效生态。加快数智化升级,确保到2025年生产矿井基本建成智能化煤矿,选煤厂全部实现智能化,电解铝工厂建成智慧工厂,铝加工全部建成智能制造工厂。推进“数字神火”建设,加快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构建“ERP+IoT+AI大数据”运维体系。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已有的永城博士后工作站、新疆铝加工技术中心、商丘新型合金材料研究院基础上,在上海、云南分别建设铝加工研究中心,形成四地协调、联合创新的科研布局。

其次,加快布局绿色产业。一是进军电池箔产业。充分发挥云南神火“绿色铝”核心竞争优势,积极推进ASI和绿色认证,并围绕铝生产链,延伸加工链,抢抓新能源汽车电池箔“供不应求”的市场机遇,尽快推动年产6万吨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项目落地投产,争取跻身电池铝箔厂商行业头部位置。二是发展新能源产业。重点推进新疆准东工业园区火光储多能100万千瓦互补项目、商丘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永城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力争电解铝板块绿色能源用比提高至60%。三是布局新材料产业。加强产学研力度,与行业知名企业合作,超前布局气凝胶、石墨烯等新型材料,推动新产业向更加高端节能方向发展。

再其次,实现减排绿色蝶变。坚持在提高能效上下功夫,按照“万元产值能耗”要求,加快云南、新疆电解铝周边加工企业建设进度,确保2022年铝液就地转化率不低于50%,努力提高产品“绿色溢价”。围绕电解槽关键核心技术部署研发项目,正在与贵阳铝镁设计院合作,进行电解槽节能降耗技术方案论证,推动吨铝液交流电耗尽快达到13000kWh先进标准。坚持在减排去碳上做文章,对标对表行业标杆,加快重点环保设备减排改造,持续做好矿井水资源化利用、固废综合利用、瓦斯发电等绿色循环经济发展,力争5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降低18%以上。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中国有色金属报社,访问yuanben.io查询【4UYWM2GJ】获取授权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