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京青 任君芳
因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两会采访受到限制,不能面对面交流,记者对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副主委、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王训练的采访只能限于书面文字。对于记者的采访请求,王训练很快地有了答复,他围绕“完善市场激励政策,促进稀土下游产业技术突破”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稀土有着“工业维生素”之称,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王训练告诉记者:“稀土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原矿采选和冶炼分离与下游的精密加工,以及终端应用3个环节。”目前,我国稀土产业发展极不协调。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首先,上游产业聚集,下游产业发展明显不足。其次,上游产业技术专利有一定优势,下游产业核心技术专利优势不明显,且下游产业专利资产价值远落后于美国和日本。另外,下游稀土产品整体供应端的增速不及需求端的增速,部分稀土品种供不应求,部分稀土品种过剩积压。
在分析行业上下游发展不协调的原因时,王训练指出,一是稀土行业上游集中度高,产业上下游利润差异明显。我国稀土资源由四家稀土集团(中国稀土集团、北方稀土、厦门钨业和广东稀土)掌控,采冶环节的生产成本结构中资源与环境成本比例较低,技术优势明显,在国际稀土市场的资源供给端居于优势地位,利润较高。而我国稀土产业链下游企业相对分散,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较小。稀土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利润差别非常明显,企业更愿意聚集在稀土上游产业。
二是,行业下游遭遇专利壁垒,技术创新激励不足。由于国外专利壁垒,致使我国稀土产业链下游企业的贸易成本大幅增加,严重影响企业经营活力。此外,国内稀土产业链下游的技术创新激励政策主要应用于国有企业,无法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
三是,市场和总量控制指标双重限制。国家集中致力于绿色低碳技术发展。在市场的引导下,我国稀土下游专利技术发展严重不平衡。磁性材料专利占比超过80%。由于供给配置、需求变化以及稀土矿的伴生性,各类稀土供需矛盾呈现不同趋势。总体上轻稀土供大于求,中重稀土供不应求。从元素层面看,镨、钕、镝、铽等主要元素受供需矛盾影响价格波动大。价格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国内稀土下游产业高速发展的步伐。
为此,他提出建议:
一是避免上游企业过分聚集,促进全产业链均衡发展。首先,提高上游企业准入门槛,实施上游企业末位淘汰,促进企业着力升级改造。其次,调节稀土产品补贴与税收,弥补稀土产业收益分配差距,进一步平衡上和下游企业利润分配。再其次,积极建设稀土工业园区,推进稀土全产业链集聚均衡发展。
二是激活企业创新活力,突破下游技术壁垒。加强稀土产业下游高附加值材料制造的技术创新投入,增强下游企业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对企业创新的导向作用,特别是要重点帮扶具有创新活力的民营企业,提升企业经营与创新活力,助力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积极引导科研院所与稀土企业的联合科技攻关,突破技术壁垒问题。
三是完善稀土顶层设计,推动下游企业发展。第一,要完善国家稀土下游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型产业经济发展为重点,科学分配稀土开采冶炼指标,充分满足国内下游稀土发展需求。第二,完善稀土产品利润分配平衡机制,通过市场机制与政府政策双重调控,平衡下游与上游产业严重的利润差别。第三,完善国家、地方、行业协会三位一体的行业管理体系以及区域、部门联动的监管体制,加强我国稀土产业统一规划和协调管理,提高稀土产业各环节关联度,改善行业竞争秩序,结合国内上中游资源、技术优势,助力稀土下游产业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