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期协和上期所联合主办的“稳中求进,服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系列线上研讨会日前顺利落幕。系列会议围绕有色、黑色以及能化产业情况,就新形势下如何推动期现领域合作,实现产业链稳定运行,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地缘冲突加剧大宗商品供应忧虑
在全球疫情持续扰动、供需失衡尚未得到缓解的情况下,近段时间以来俄乌冲突的不断升级,进一步引发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波动。市场人士认为,地缘冲突加剧对疫情下本就脆弱的全球产业供应链带来威胁,尤其是与俄乌两国密切相关的能源、有色市场面临着最直接的供应风险。
中金公司大宗商品行业组长郭朝辉表示,在能源领域,供应风险打破石油市场稳态,油价犹如“站立的硬币”,而俄乌局势是当前“油价硬币”倒向的关键,?同时使得高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欧洲市场本就存在的天然气短缺问题进一步加剧。在有色金属市场方面,地缘冲突一方面会造成直接的出口限制,引发有色金属市场供应风险;另一方面会通过欧洲能源价格推升远期电价,从成本通胀路径对电解铝等价格形成支撑。
从当前来看,在地缘政治压力带来的供应冲击持续发酵下,国际油气市场价格不断攀升,市场波动也在加剧。在海外市场带动下,3月2日,国内原油期货主力合约涨停并创下上市以来新高,年内至今累计涨幅达到33.66%。金属方面,贵金属在避险与抗通胀的双重需求下,金银价格年初至今涨幅均超5%。而在基本金属方面,沪铝、沪锡、沪镍等品种今年涨幅均超过10%。
保障能源安全 提升应对风险能力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市场信息部副主任范敏表示,能化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健运行可以说是责任重大。特别是从今年来看,疫情还在不断反复、国际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全球经济复苏难度加大、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在充满不确定性、更趋复杂严峻的形势下,行业稳增长的风险压力确实不小。他认为,从期货角度探讨如何加强产融结合,对服务国家大局、促进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范敏看来,上海原油期货在上市四年时间里,充分发挥了价格发现及套期保值的基本功能,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增强,为石油企业风险管理平稳运营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作为我国期货市场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品种,开创性的制度设计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也为其他国际品种树立了很好的标杆,上海价格的独立性不断增强,很好地反映了亚洲原油供需的关系,与欧美原油期货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
对于如何进一步发挥原油期货及期权的市场功能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继续完善交易规则、构建交易体系、丰富交易品种,包括加强原油期货的期转现和交割的外汇管理,有效规避外汇风险,吸引更多国际市场参与者;二是制定发布原油指数,提高市场的标杆度和透明度,进一步丰富交割仓库的布点,逐步构建多层次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体系,为生产企业和贸易商提供全产业链的套保平台;三是加快产业链的品种体系建设,积极做好成品油期货和天然气期货上市前期研究并择机推出,为投资者提高更加完备的风险对冲和管理工具,有利于形成竞争、开放、规范、有序的全国成品油和天然气的市场交易环境。
最后,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田磊博士认为,风险压力既反映了短期冲击,也凸显了新旧能源体系转化期能源安全问题的复杂性。保障能源安全,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也需要更好完善包括期货市场在内的市场机制。
发挥产融结合优势 提升金属产业运行质量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大宗商品市场风险外溢和输入性通胀压力,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带来诸多挑战,发挥期货市场“压舱石”的作用,推进深层次产融合作显得愈发重要。
在有色市场方面,中国是世界有色金属工业第一大生产和消费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现货市场和最活跃的有色金属期货市场。有色金属期货成为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中最为成熟的产品系列之一,已基本形成了“期现共赢、助力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重金属部副主任彭涛表示,开展高层次、更高水平的产融合作,是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市场支持手段。
目前来看,中期协原兼职副会长张宜生表示,在产业龙头企业的模范带头作用下,产业企业通过期货市场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资源配置,同时通过期货市场直接对接国际市场,实现资源的全球化配置,使得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成为市场化程度最高、适应国际市场变化最快、应对国际市场冲击能力最强的行业之一。
在黑色市场方面,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在过去一年中,应对国内外需求形势变化,努力克服原燃材料价格高位运行、环保成本大幅上升等困难,积极应对去产能、去杠杆和“双碳”等重大课题,整体保持稳定运行。中钢协市场调研部副主任刘彪表示,今后国内钢铁行业存在严控新增产能、保持供需平衡、保障资源安全、绿色低碳发展等政策导向。在上述要求下,钢铁行业转型发展任务艰巨,高质量发展需求迫切。尤其在大宗商品市场剧烈波动的当下,应进一步加强黑色产业链产融结合。
据杭州热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劳洪波介绍,黑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会面对不同特征的风险敞口,以黑色系下游终端出口型生产企业——热联联江为例,公司的主要诉求是管理好原料采购成本,在接单前公司通过期货市场价格可以进行利润测算,从而选择是否接单。在接单后,公司会立即建立套保头寸锁定原料端成本,同时建立配套的现货采购渠道,确保在生产前买到现货,并且确保购货资金以及衍生品端的保证金准备,最后是根据不同的订单周期与利润情况安排生产销售计划。在这样的操作下,公司可以根据现有的产能情况制定接单策略,在利润高、产能充裕时选择多接单,还可以将海外的订单经验运用到国内,主动寻找国内“一口价”的远期订单,最长可接1-3年的订单,实现差异化竞争。
对于现货企业而言,他认为运用衍生品手段的必要性在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增强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这也对相关企业的期现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期现研究能力、渠道能力以及资金和风控能力。他表示,对于衍生品运用经验不足的产业企业而言,也可以选择和产业服务商进行合作,比如加工类企业和产业服务商合作,可以先使用原材料开始生产,根据所接订单的情况随时进行点价来确定结算价格,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终端类企业在运用衍生品的经验比较成熟后,也可以和产业服务商一起服务上下游客户赚取服务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