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婷婷
稀土是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兴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是宝贵且关键的战略资源。近年来,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稀土产业积极转变依靠资源发展的传统模式,紧紧围绕“2+2+N”发展思路,牢牢把握“高”和“新”发展定位,坚持高端集聚、创新驱动、开放协同、特色发展,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等一系列新动能推动创新发展,促进稀土新材料及终端应用企业不断集聚,产业链水平加速提升。
创新——稀土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不竭之源
在包头市英斯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展示柜里,摆放着一列列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磁铁。该公司副总经理范立忠介绍,这些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电子3C类产品。比如,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保护套,使其张合的时候产生一股轻微的吸力,而产生这种吸力的关键在于其设备内部有磁铁,因为磁铁中含有稀土,通过压延加工后比同类磁铁磁力更强,成为高端笔记本厂商的首选磁铁产品。
走进英思特稀磁生产车间,范立忠展示了一个嵌套着稀土永磁线圈的蓝色塑料薄片,两个手机的背部都装上了这种塑料薄片,接通电路后,通过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原理,两部手机就可以实现无线充电。
“华为手机无线充电的功能,应用的正是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的原理。”范立忠说。
从一个只能做简单的稀土产品委托加工的工厂,到如今获得授权专利22项,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英思特稀磁正是包头稀土产业飞速发展的缩影。
目前,该公司主要以稀土为原料制造永磁材料,业务范围涉及计算机、通讯、消费类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医疗、油田打捞、船舶、风电、航天航空等领域,主要客户有华为、联想、微软、富士康、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
包头稀土产业创新不竭,企业发展动力十足。
2021年12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稀土新材料重点专项“多主相钕铁硼磁体重稀土极致应用关键技术”项目启动实施。此次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资助,是包头稀土高新区稀土产业在科研立项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据了解,该项目是由包头金山磁材有限公司牵头实施,以突破钕铁硼磁体重稀土减量应用与磁性能增强关键技术为目标,研究重稀土元素在永磁材料中极致应用,提升重稀土资源高效利用水平,开发微结构重构及高矫顽力磁体的低成本制备技术。
近年来,包头稀土高新区不断积聚科技创新力量,充分利用专业科研院所和创新平台开展技术攻关,组织23个院所的40余名专家、教授与180余家企业进行技术对接累计50余次,促成技术难题联合攻关40余项;围绕金属熔体净化、医学影像等技术领域,邀请上海交大、燕山大学专家举办科技互动驿站,推动震雄铜业等75家企业与中科院、上海交大、北理工、哈工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84项,加快构建稀土产业全要素、全链条创新生态。
智能——生产流程
互联互通的“超级大脑”
自去年以来,通过实施稀土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建设,英思特稀磁在“智慧工厂”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长期以来,英思特稀磁在生产和管理数字化建设方面相对落后,管理流程充斥着纸质单据、产品管控数据不准确、各个工厂系统数据无法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无法协同。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企业投入260万元的专项资金,大力实施稀土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建设。运用5G网络、加装传感设备和研发协同智造平台等智能化技术手段,打通企业内部、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链,实现了生产、检验、仓储等环节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互联互通,使企业具备了生产装备自动化、公共服务平台化、生产过程透明化、能源管理精细化、质检管理标准化、设备管理科学化、仓库管理数据化、供应管理高效化、辅助决策可视化的“智慧工厂”特征。
包头天和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稀土永磁材料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通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全国稀土钕铁硼和钐钴永磁行业领先企业之一,内蒙古自治区稀土永磁材料行业龙头企业,包头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为了继续保持企业在同行业中对新技术应用的引领地位,企业于2017年起实施了智能工厂项目的规划、设计,并于2021年实施了BI决策支持系统项目的建设。
“通过‘智能工厂’建设,企业实现了生产环节物料透明化,人员配置环节通过计划指标与实际指标统计计算辅助人事部门进行科学决策,销售环节通过分析不同产品在不同时间周期、不同区域的销售分布实现更加精准的业务洞察、辅助业务高效开拓。”企业综合管理部部长甘梅说,目前,天和磁材已实现生产计划自动排产,生产效率和设备使用寿命均提高了10%,成品质量100%可追溯,良品率从90%提升到95%。
利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相关技术和设备,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提高生产过程可控性,减少人工干预,合理编排生产计划调控生产进度……当前,“智慧工厂”建设,已成为包头稀土高新区稀土企业打破信息孤岛、强化精准对接、提升业务拓展,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