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扩大镁在储能领域的应用 加快推进产业深度变革——首届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专题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2021-11-04 中国有色金属报
54
核心提示:作者:薛璇   为深入研讨镁电池材料的技术热点、难点,扩大镁在储能领域的应用范围,展望镁电池材料应用的美好前景,10月28日-
作者:薛璇
 
 
   为深入研讨镁电池材料的技术热点、难点,扩大镁在储能领域的应用范围,展望镁电池材料应用的美好前景,10月28日-30日,首届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专题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新能源材料发展工作委员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镁合金分会、《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期刊共同主办,陕西榆林镁业(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盛镁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14所大学和科研院所支持、参与本次会议。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洪国,重庆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协主席、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新能源材料发展工作委员会顾问潘复生,陕西镁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军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新能源材料发展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会长林如海主持开幕式。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副总经理、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新能源材料发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副会长孙前出席会议。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科研处副处长、新能源材料发展工作委员秘书长、镁业分会副秘书长徐明洪主持了部分主题报告并作会议总结发言。
 
  张洪国表示,能源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新能源成为解决传统能源枯竭、能源环境污染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新能源等绿色低碳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张洪国指出,可充镁电池具有高体积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等优点,广受研究者们关注。但是,其发展仍受很多因素限制,发展更加适用于可充镁电池体系的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依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他建议:一是深化交流合作,要通过不同研究方向之间、不同研究团队之间以及科研与行业产业之间的密切合作来推动镁二次电池各环节的共同发展;二是促进创新创业,要以科学研究为源动力,促进镁二次电池产品化、产业化的创新创业,探讨规模化的镁二次电池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三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要通过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转化来持续推进镁二次电池产品的突破和产业的发展。
 
  “当前,镁产业正处于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潘复生在致辞中强调,在“双碳”目标推进实施过程中,能源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材料与能源转型紧密相连。锂作为新能源的重要材料之一,虽然说应用广泛,但存在着国内资源短缺、安全性较差、废旧锂电池难以处置等一系列难题。而镁具有资源丰富、安全性好、能量密度高等一系列优势,势必将掀起新的应用热潮。关于镁电池的研发应用,潘复生指出:一是要加强科普宣传,要让全社会共同关注镁电池产业发展,让更多人了解镁电池;二是加强合作交流,各个学会、学科要相互交叉在一起,加强学术协作;三是加强国际之间的合作和企业之间的科研合作。
 
  周军虎介绍了榆林镁业集团的基本情况。他表示,榆林作为中国镁产业基地之一,发展镁电池产业正当其时。目前,该集团现已全部复产,能够确保原材料稳定供应,将从原材料供应、试验场景、基金扶持等方面对科研机构在榆林研发镁电池产业提供充分保障。他介绍,榆林镁业集团正处于转型发展期,对镁电池产业高度关注,希望镁电池产业能在榆林落地生根。
 
  林如海在开幕式总结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科技创新成果在产业化转化后才能更好地发挥引领行业发展的动力作用,希望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校能够更多地关注镁二次电池这一极具潜力的新能源材料领域,把握好电化学储能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
 
  会议期间,来自上海交大、清华大学、中科院以及休斯顿大学、犹他州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的30位专家学者和研究团队,围绕镁电池及电解液、正负极材料、添加剂、电极界面控制等话题,共同分享观点,碰撞智慧,激发创新灵感。来自国内外的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研究团队共计140余人现场参加会议,部分研究人员参加线上交流。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