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共促后疫情时代全球矿业的发展与繁荣 2021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天津开幕

   2021-10-25 中国有色金属报
56
核心提示:作者:罗娜 杨净茹 张弦   10月21日下午,2021(第23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天津开幕。大会以多边合作,为了后疫情时代的发展
作者:罗娜 杨净茹 张弦
 
   10月21日下午,2021(第23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天津开幕。大会以“多边合作,为了后疫情时代的发展与繁荣”为主题,旨在通过国家和地区之间、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建后疫情时代国际矿业合作新格局,共促全球矿业的发展与繁荣。
 
  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南非驻华大使谢胜文、天津市市长廖国勋、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凌月明启动大会开幕。南非、阿根廷、智利、莫桑比克、纳米比亚、秘鲁、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等驻华使节出席。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彭齐鸣主持开幕式。
 
  廖国勋代表天津市委市政府致大会欢迎辞。他指出,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已成功举办了22届,成为国际矿业界把握行业动态、促进交流合作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平台。希望各国以本届大会为契机,推进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务实合作,共促全球矿业发展繁荣,携手开辟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矿业发展之路。
 
  凌月明代表自然资源部致辞。他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国际矿业投资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和多边主义,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地质矿产领域的双边、多边交流合作,推动矿业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打造优势互补的全球矿业产业链供应链,促成矿业对外开放新格局。积极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全面放开油气勘查、开采市场准入,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制度改革,完善政府对矿产资源领域监管服务。探索建立符合矿业规律、市场规律和国际模式的资源勘查开发合作机制,努力发挥负责任大国在促进国际矿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凌月明代表中国自然资源部提出三点倡议:第一,完善全球矿业治理,推动国际合作。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完全依靠本国的资源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多边合作是后疫情时代建立国际矿业合作新格局的正确方式。主动融入全球矿业治理体系,开辟矿业合作新路径,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矿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构建全球矿业命运共同体。第二,尊重贸易政策规则,维护发展秩序。坚持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金钥匙”,破解当前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投资面临的问题。我国已正式提出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加强矿产资源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贸易政策协调,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重构矿业多边发展合作新秩序,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第三,倡导绿色技术创新,履行社会责任。应对气候变化必须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矿业行业要彻底摒弃粗放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经济绿色复苏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构建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共享机制,重塑矿业企业发展全新形象,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南非共和国驻华大使谢胜文代表大会协办方致辞。他指出,中国矿业领域投资在世界范围快速发展,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展示了全世界矿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贸易成果。在后疫情时代,希望世界各国能够再续友情,继续开展合作。南非将进一步勘探矿产资源,提升技术能力,持续改善投资环境,完善相关政策,希望与中方进一步加强矿业领域合作,携手造福两国人民。
 
  开幕式后,李鸿忠、陆昊、廖国勋、凌月明同与会嘉宾参观矿业大会展览,听取矿业勘探开发、矿产品交易等情况介绍,与部分外国嘉宾就深化国际矿业合作进行交流。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主持主题论坛,嘉宾围绕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共促全球矿业繁荣发展等内容作了演讲。
 
  本届大会由自然资源部、天津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会期为21日至23日。主要活动包括开幕式、主题论坛、国际矿业展览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单位和嘉宾,参展企业230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