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9月,如今已耄耋之年的刘忠义仍然记得那个时刻。
彼时,22岁的青年刘忠义刚刚从南京工学院工业热工专业毕业,到冶金部有色冶金设计院(现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暨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色院或中国恩菲)动力科热工组报到仅1个月。屁股还没坐热的他,就又背起了“全部家当”,和305设计队的15名新入职的同事登上火车,一路向西投身祖国“三线”建设。
他们的目的地,是河西走廊北部、甘肃兰州西面400多公里的一个新兴工业基地——金昌。
戈壁滩上的“第一课”
如今在国际市场中叱咤风云的中国第一镍矿——金川镍矿正位于甘肃省金昌市境内。当时,距离金川镍矿被发现还不到6年,勘察设计和试验厂建设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只见龙首山下,金川河畔,一座世界一流的镍钴冶炼厂屹立在东方大地,红旗招展、机器轰鸣、热火朝天。刘忠义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被眼前的景象深深感染,来不及适应,下了火车就立即投入到了工作中。在茫茫戈壁之上,他们战风沙、斗冰雪,誓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托举起金川镍矿这个“聚宝盆”,一改我国贫镍的状况。
刘忠义被分配到的任务是和同事们一起设计金川工程二选冶厂锅炉房和热力管网等热工项目。刘忠义回忆说,在技术上,这些工作是他的专业内容,虽然有难度,但一切都能按部就班地推进。然而,在生活上,这是他从业近60年来跟过的最艰苦的项目。
对于经历过金川工程的恩菲人来说,干打垒、戈壁滩、风沙漫天是他们共同的“金川记忆”,无不体现着当时金川条件的艰苦。对刘忠义而言,项目现场一待就是27个月,连续两个春节坚守在金川。伴随他的是一沓泛着墨香的蓝图,是一群怀揣报国热情的青年有色人,更是一座拔节生长的金川项目。
在施工阶段,刘忠义全程参加了项目施工服务;在试车阶段,他和工人同吃同住,一同排班倒班。1967年1月,刘忠义离开金昌时,金川二选冶厂工程基本建成,看到亲手绘成的图纸成为现实,一批又一批镍钴金属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他感到一切付出都有了意义。
那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也是一段刘忠义永远铭记在心的岁月。此后,“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成为了刘忠义一辈子的躬体力行和座右铭。
专业技术中的坚守
1971年,株洲冶炼厂国内首座烟化炉余热锅炉由于烟气通道积灰堵塞,导致两次投产失败,宣告停用。1972年,会泽矿务局因担心重蹈覆辙,决定停止对会泽铅锌矿烟化炉余热锅炉的建设。项目停工的消息很快传到有色院,刘忠义听闻后,决定有机会到现场好好研究一番。
1979年,刘忠义终于等到了去云南考察的机会。在会泽,他留心记录了余热锅炉的各项参数,并主动向领导汇报请缨。在他的推动下,会泽铅锌矿烟化炉余热锅炉改造项目成功立项,并作为一项科研专题开展。
刘忠义极为珍惜这次宝贵的机会,他带着问题在现场和其他热工专业同志一同给锅炉“把脉问诊”。他们逢山搭路、遇水架桥,思维在纸面碰撞,灵感在笔尖迸发,锅炉本体的修改设计方案不断完善。1980年,饱含智慧结晶的改造方案终于完成,并顺利通过评审。1982年,改造项目彻底完工。由此,沉寂了多年的会泽铅锌矿烟化炉余热锅炉开始正常运行,并取得了产汽节能、改善烟化炉操作条件、减轻对环境污染、提高烟灰质量和实收率的效果。
刘忠义回忆道,当时,他们的方案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胆的突破”,突破历程中的困难可想而知。但他在接受采访时,却将这段经历轻轻带过,没有多提。也许就是因为这份对工作朴素的坚持和对科研单纯的热爱,让刘忠义几十年如一日,心无旁骛地刻苦钻研,成为有色院余热锅炉设计领域的知名专家和领头人之一。
化身城市“解毒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79年6月,中国恩菲被列为全国18个企业化试点单位之一,自此结束了该公司费用由上级拨发、任务等上级下达的历史,开创了充满活力、迅猛发展的新时期。
据刘忠义回忆,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恩菲的热工技术人员从矿山和工厂中迈开步伐走向市场,开始承接市政项目。他本人也充分发挥了热工专业在市政领域的作用,开始涉足并专攻区域供热、节能发电项目,先后设计了锦州热电厂、淮阴西郊热电厂、漳州市东区热电站等一批小热电项目,从一名厂矿设计师转变为一名城市建设者。
敢为人先、敢想敢干是刘忠义身上宝贵的品质。1998年,时年已50多岁的刘忠义在得知院里打算参与宁波市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时,二话不说欣然答应。因为,早在正式涉足垃圾焚烧发电业务之前,刘忠义就已经凭借多年实战经验积累出敏锐嗅觉,感觉到“作为热工专业,搞垃圾焚烧很有前途。”
刘忠义说,传统的垃圾填埋给周边区域带来臭气、污水和病菌,对居民生活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垃圾焚烧处理速度快、减量效果好、污染控制好,是目前最为理想的垃圾处理手段。同时,每吨垃圾可焚烧发电300多千瓦时,大约每5个人产生的生活垃圾,通过焚烧发电可满足1个人的日常用电需求,让垃圾这种最具开发潜力的“城市矿藏”发挥作用。而热工专业负责的余热锅炉、汽轮机部分,正是激活垃圾资源属性的关键节点。
刘忠义将积累的全部经验和技术倾力奉献给了宁波项目,让中国恩菲在冶炼厂中优异的热工设计同样应用到了垃圾焚烧厂中。项目开启了中国恩菲涉足垃圾焚烧及城市固废处理领域的先河,更获得了两大国家级奖项——“全国优秀设计奖一等奖”和“全国优秀咨询奖”。
2001年的最后一天,刘忠义正式退休。但他离不开自己奉献了一生的工作岗位,决定继续以返聘专家的身份留在恩菲,当工程人手排不开时,他还亲自披挂上阵,这一干又是20多年。这段时间,也是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蓬勃发展的20年,他经手的项目覆盖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为我国绿色环保事业贡献了重要力量。每每谈起刘忠义,以前的老同事——中国恩菲现任副总工程师刘海威不禁感慨:“(刘老)依然能够说干就干,独当一面,一直是我工作的标杆。”
如今,已经81岁的刘忠义仍坚守在我国热工事业的前沿,奋斗在襄阳、赣州、南康等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中,为热工专业重大技术把关,培养年轻技术骨干。用刘老的话说:“热工是我一辈子的事业,我也将终生奉献给热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