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一份高质量发展背后的国企答卷

   2023-05-15 中国有色金属报
70
核心提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新蓝图,而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报告明确,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新蓝图,而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报告明确,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部矿业集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矢志“矿业报国”家国情怀,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把党建融入生产经营和转型升级各方面,为改革发展注入根和魂。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经营业绩连续实现历史性突破,经营管理效能和投入产出效率大幅提升,社会贡献和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国有企业“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充分发挥,为地方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硬支撑”,谱写出新时代国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以“两个一以贯之”为指南
  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改革是建设现代化企业的必由之路。西部矿业集团党委围绕一个“特”字,坚持中国特色、突出自身特点、把握行业特性,将“两个一以贯之”贯穿公司治理和深化改革全过程,坚持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推动董事会“配齐建强”,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全面构建现代企业管控模式,着力打造现代企业风控能力,制订实施“做强矿山主业、做精冶炼产业、做优盐湖资源、做实新型产业”发展战略,改革发展质量效益不断得到提升。
  聚焦主业做“加法”。把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资源产业,提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2015年以来,西部矿业集团新增大型矿山5座,总资源量潜在价值突破1.2万亿元,步入全国特大型矿山企业行列。淘汰落后做“减法”。彻底关停6个工艺落后、环境高风险项目的生产设施,以技术升级改造方式盘活2家单位,注销分、子公司19家,企业持续瘦身健体,发展质量和管理效益全面提升。强化创新做“乘法”。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22个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形成集工程研究、工业试验、技术创新为一体的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广体系。目前,公司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8家,2家单位列入国家“科改示范行动”试点单位。深化改革做“除法”。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强化宏观管控和过程管控,推进“精简高效、扁平直线”机构改革,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深入开展全员降本节支行动。2015年以来,年累计降低生产经营成本12亿元。
  西部矿业集团把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聚焦改革重点任务,打好改革创新“组合拳”,全面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成为青海省唯一连续16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截至2022年底,西部矿业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50亿元、经营利润46亿元,在青海省管19家企业中占比分别达42%和20%,上缴税金占比27%。
  以“三大变革”为引擎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推动“三大变革”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西部矿业集团党委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质量变革摆在首位、以效率变革为导向、抓住动力变革这个关键,在西部矿业集团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在下属法人单位全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动各级党组织制订议事规则和清单,推行下属法人单位班子成员履行党建工作责任与绩效薪酬直接挂钩,各级党组织以清晰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持续推进转方式、优结构、增动力,努力在新阶段国企改革中奋勇争先。
  以精细管理为抓手赋能质量提升。西部矿业集团各基层党组织全面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把比学赶超落实到改革发展各方面,深入推动矿山“六个一流”、冶炼“五个一流”创建,不断推进精细化管理在各项工作、各个岗位落地践行,成为引领质量变革的坚强战斗堡垒。2015年以来,累计超过300多项生产指标突破历史新高、压缩管理费用近8亿元、实现创新创效4.2亿元,产出的阴极铜纯度达到99.996%,0#锌锭纯度达99.995%,国内首条绿色环保石煤清洁提钒生产线产品纯度达98%以上,“茶卡”大青盐系列产品超国家一级质量标准,高纯氢氧化镁等5种系列产品产能工艺均达世界领先水平……凭借高于行业标准的品位优势,矿山盈利能力全面提升,冶炼持续亏损局面被扭转,新培育产业多点开花,自有产品营业收入从50亿元增长至300亿元、增幅达600%。企业活力、影响力、竞争力显著提升,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西部矿业集团全面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以数字经济为引擎赋能动力提升。创新是助推“三大变革”的强劲引擎,公司通过“智能制造、智能管控、智慧旅游”三大信息化工程建设,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新旧动能转换正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玉龙铜业、锡铁山分公司智慧矿山建设走在行业前列,建成国内首条5G全自动智能化锌冶炼熔铸生产线,深度运用西部矿业智慧阳光电商平台,青海盐业食用盐线上平台销售额突破5500万元……在网络互联互通、数据集成共享、生产一体化管控和财务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公司数字经济均取得突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至2021年度物联网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示范项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矿山领域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名单、5G+示范项目,对标世界一流标杆项目等。
  持续深入推动“三大变革”,西部矿业集团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企业治理呈现新气象、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资产总额从2015年的447亿元提高到690亿元,增幅54.4%;矿山产能从2016年的795万吨增加到3621万吨,增长355%;电解铜产量由3.88万吨增加至2022年的15.91万吨,增长310.05%;电解铅产量由0增加至7.47万吨;锌锭产量由4.26万吨增加至8.66万吨,增长103.29%。全面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根本
  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基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西部矿业集团党委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最大的政治,牢牢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突出绿色发展与企业改革深度融合,“以退为进”“以改提质”“以新换旧”,推动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成功走出了发展与生态相融、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以退为进”吹响绿色发展号角。西部矿业坚决停止开发并退出涉及自然保护区的矿业权,主动关停赛什塘铜矿,退出大场金矿、大场金矿外围勘查、莫海拉亨铅锌矿等9宗矿业权,并全面完成生态修复;全面打造绿色矿山、智慧矿山和绿色工厂,积极探索“零碳企业”建设,有效推进青海盐湖化工聚集区多固废协同利用并扩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引进绿色建筑工业化技术并建成青海省首家最大钢结构装配式绿色建筑基地,努力构建高端引领、协调融合、绿色低碳、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西部矿业集团清洁能源占比由2015年的46.39%提升至73.35%,二氧化碳年排放增量从41.55%持续下降至15.49%,累计绿化面积296万平方米,可绿化面积绿化率达100%;10家单位达到省级以上绿色矿山标准,6家单位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7家单位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西部矿业集团正向着更绿色更高效更生态的道路前进。
  “以改提质”打造循环产业链条。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0.15亿元,用于固体废物安全处置、环保设施维护改造、矿区环境恢复治理等重点改造项目,全面优化改造落后工艺技术,广泛使用清洁能源,积极应用余热、余能等新技术,打造建成投产“锡铁山分公司镁基固废项目、白烟尘固废/污酸污水综合处理回收有价金属项目、炼锌尾渣无害化处置及综合利用项目”等一批循环产业项目,旗下西部镁业公司入选国家级“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骨干企业”。通过“延链、强链、补链”,绿色低碳、多能互补、高效利用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全面实现集团内部工业固体废弃物大规模资源化利用,固体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选矿废水回用率达100%,外排物全部达标排放,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3亿元的情况下,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同比下降0.65%,形成产值持续增长、能耗持续降低的良好发展态势。
  “以新换旧”培育绿色新型产业。西部矿业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产业“四地”重大要求为指引,锚定“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目标,启动青海省首个“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镁基超稳矿化土壤修复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解决传统矿化材料在较强酸性条件下重金属离子易于游离难题;建成2万吨镁基环境修复材料生产示范线,实现土壤重金属的原位超稳矿化,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业污水处理修复效果显著,对盐湖镁钙等副产物大规模利用、变废为宝以及探索解决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路径提供科技支撑;聚焦“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依托盐湖独特资源禀赋,主动转型探索“工业+旅游”新模式,打造“中国天空之镜——茶卡盐湖”品牌,自2016年开园以来累计入园游客1447万人次、实现收入12.3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3亿元;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人一生要去的55个地方”之一,成为大美青海省的又一张旅游金名片,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直接间接带动就业超4000余人,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旅游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工业+旅游”模式被评为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品牌建设典型案例。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