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2023年一季度有色金属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兼新闻发言人陈学森回答了媒体记者和企业代表的提问。
新华社: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十种常用有色金属是重要工业原材料,也是观察中国经济运行的一扇窗口。一季度有色金属工业运行的哪些数据及代表性趋势、案例,可以反映出中国经济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
陈学森:今年一季度,有色行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一方面继续提升关键矿产资源供给能力;另一方面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品和技术结构升级,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产品结构高端化、发展绿色智能化,为实现有色金属工业强国目标继续努力。
但也要看到,一季度,国际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国内需求不足制约明显、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与去年全球因疫情及俄乌冲突带来的供应链受阻,我国出口大幅增长以及大宗原材料价格暴涨的一季度相比,今年一季度,我国有色金属企业利润降幅较大,企业亏损面、亏损额也有所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一季度,我国有色金属生产依然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增长9%。同时,最能反映有色行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铜铝材等深加工产品,铜、铝材产量分别增长7.8%和2.9%,尤其是铝材产量,由去年一季度下降0.5%转为增长2.9%。一季度,我国净出口铝材122.6万吨;净出口铜材7.3万吨,比去年同期净出口量增加1.6万吨,说明随着这些年来增加投入、产业升级、技术进步,铜铝材中的高端产品产量和质量都在提高。如电池级铜铝箔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也在稳步提升,目前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还有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铝中厚板等高端产品制造能力显著提高,已能满足国家战略和相关行业发展需求。这些都有力地佐证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创新能力在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一季度,国内汽车行业消费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前端原料价格大幅回落,请问有色协会如何看待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后期发展,对国内有色金属行业有什么影响?
陈学森:一季度新能源金属材料市场行情降温迹象明显。今年以来,新能源金属材料镍、钴、锂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动力电池前端原料价格大幅下跌,以电池级碳酸锂为例,价格从年初的50万元/吨左右,到4月份,价格已经跌破了20万元/吨,跌幅超过60%。碳酸锂等产品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供给端出现阶段性的放量,在前年和去年新能源金属市场较热的背景下,预期的高收益带动了锂行业新建产能大量上产以及现有企业扩产的积极性,部分新建及扩建产能开始陆续投产;二是从消费端数据上看,一季度,汽车行业进入促销政策切换期,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退出、新能源汽车补贴的结束等造成去年底提前消费,相关接续政策尚不明朗,国内新能源车市需求增速有放缓迹象;三是电池企业需要一定时间消化去年价格上涨囤积的原料库存。预计后市还会受供需关系的影响,价格仍会产生一定的波动,但最终价格会回归到由供需支撑转向成本支撑的阶段。
关于新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伴随全球能源安全、温室效应、极端气候问题等日益严峻,能源体系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发展是大势所趋。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逐步提高,国内新能源汽车已开始由政策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在国家推进“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大型储能设施等产业建设仍会是未来发展的主赛道,这些产业对新能源金属产品的需求还会不断增长。
《经济日报》:有色金属工业今年一季度和2022年相比,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绩?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在哪里?下一步,行业高质量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特别是帮助行业企业恢复发展上有哪些具体举措?如何在第二季度和接下来的全年工作中进一步克服困难?
陈学森:今年一季度,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增长9%,有色金属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5.8%,比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高出大约2.8个百分点,其中,有色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比全国规上制造业增加值高出4个百分点。同时,有色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也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所取得的成绩,应该说是这些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历经努力和付出后,积累了较强的底蕴和韧性。我们从产品供给上看,我国有色金属总量规模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多数金属产品的产量、消费、贸易居世界第一。不仅奠定了全球有色金属工业大国的地位,还基本满足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资源保障看,有色行业在境外资源合作开发方面成绩显著,境外权益资源数量及产量均超过了国内;从产品质量看,随着加工产业装备、工艺、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普通加工材产品可以完全满足国内需求,部分中高端加工产品也初步实现了进口替代并批量出口。可以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已经拥有了雄厚的基础,产业链安全具备较强的韧性。
当然,一季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同样也面临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需求不足、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等诸多困难,与去年特殊的一季度相比,有色金属企业利润降幅较大、价格大幅波动、出口持续下降,这也是预料之中的。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安排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有色金属工业会重新回到快速合理的增长道路上。
关于实现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有色协会除了在推进产品供给高端化、促进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加强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继续助推发力外,还有以下举措:一是积极配合国家及支持企业开展境内外资源勘探及资源获取,努力实现增储上产,提升资源保障;二是必须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补齐高端材料短板为方向,找准核心要素、关键指标,以差距为导向,加快高端产品与新材料的追赶和超越;三是必须以深化科技创新机制改革为动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产学研一体化作用,走好自主创新之路;四是必须维护好两个市场,努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际领先为标杆,把握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主动权,把产业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目前,铜产业下游订单旺季不旺特征明显,请问下一步是否会有促消费政策出台?
陈学森: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相关调结构促销费政策。而促消费政策的重点就是围绕推动制造业“三品”行动,即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有色金属行业供应质量,满足下游需求。
《经济参考报》:绿色发展开新局方面,随着202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三部门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当前,行业绿色发展在一季度取得了哪些成绩?今年如何稳步推进行业绿色转型,有哪些重点主攻方向?
陈学森:首先,在有色金属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的进展方面,自国家开展实施“双碳”目标以来,特别是随着202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三部门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有色金属工业以绿色低碳改造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法规标准制度建设为保障,大力实施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通过技术升级与改造,大型化熔池熔炼、闪速熔炼技术、奥斯迈特(艾萨)熔炼技术等先进工艺的铜冶炼产能已占全部产能的95%以上。新型稳流铝电解槽、铝电解槽智能化等一批先进绿色低碳技术与装备在铝冶炼企业广泛采用,工艺装备技术已引领全球发展,并实现整体出口。
二是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有色金属行业主要产品的能耗指标接近或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23年一季度,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13383kWh/t,比2015年下降1.3%;铜冶炼综合能耗197.4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3.5%;铅冶炼综合能耗306.8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4.3%。
三是清洁生产水平大幅度提升。针对汞、铅、镉、砷等重金属污染物产生的关键领域和环节,以冶炼生产过程控制为重点,实施了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从源头消减汞、铅、镉、砷等污染物的产生量,降低了末端治理难度和压力。
四是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明显降低。骨干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进一步升级,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达到超低排放的要求,电解铝烟气脱硫改造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部分电解铝企业已实现超低排放,颗粒物、二氧化硫浓度分别达到10mg/m3、35mg/m3以下。
五是危险废物处置处理水平逐步提升。大修渣、含铅污泥、含砷废物等难处理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突破,骨干铝冶炼企业积极探索,对大修渣、铝灰等危险废物集成了一批处理技术,减少了一定的环境风险。
下一步,有色金属行业绿色转型的重点主攻方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动有色金属行业清洁能源的利用。《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有色金属产业用能结构明显优化。有色金属行业努力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消纳和使用风光电等清洁能源,进一步提升有色金属行业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
二是坚持有色金属行业的技术创新,实现技术降碳。积极推广成熟的绿色低碳技术的集成和应用,组织开展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和示范。
三是加大固废资源的综合利用。持续推动有色金属行业全面实现固废合理利用和科学处置,着力解决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共性问题,突破固废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瓶颈难题、关键材料和成套装备等,提高固废综合利用率。
四是支持推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及高效利用。鼓励原生冶炼企业加快进入再生金属领域,支持开展有色金属废料的回收交易规范化和集中度提升建设,支持利用数字化对再生金属产业的升级改造。
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今年以来,黄金、白银价格同比上涨幅度较大,而冶炼副产品硫酸价格低迷,金、银、硫酸产品是铅、铜精矿冶炼产业链中的主要利润点。请研判一下今年二季度及下半年金银及硫酸的价格趋势。
陈学森:金、银有很强的金融投资避险属性,受全球经济增速涨跌、货币政策变化、金融市场动荡、地区局势紧张等多因素扰动,市场避险情绪升温,金价得到提振。预计今年二季度及下半年,在全球经济增速总体放缓、各国地区央行购金和通胀持续等新形势下,金价有望继续维持高位震荡态势;另外,受到太阳能光伏产业对白银需求大增等影响,预计后期银价也将有较好表现。而硫酸市场则受到硫磺价格、磷肥消费低迷等因素影响,短期内难有起色。
《中国有色金属报》:去年碳酸锂突破60万元/吨后,近期又迅速跌破30万元大关,引发行业焦虑,请问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后续碳酸锂价格走势如何?如何定义碳酸锂价格的合理区间?
陈学森:今年以来,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终端需求增速减缓、燃油车打折促销、国际油价下跌等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影响,锂盐价格节节下挫,目前,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下跌至18万元/吨左右。实际上,锂价格的大涨大跌都不利于锂产业链的健康稳定发展。
锂辉石、锂云母、盐湖锂资源是当下的三大主流资源,其提取技术、生产成本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企业要适时调整市场预期,针对各自资源特点,苦练内功,补短板强弱项,控制成本,同时强化与上中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融入全产业链实现协同发展。从长远来看,保持整个锂产业链企业都有合理利润,才能保障锂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今年一季度以来,铝冶炼企业经营状况较为稳定,但氧化铝行业却压力倍增。根据第三方机构数据,今明两年国内还有约800万吨/年的氧化铝新建项目投产,且全部采用进口矿。在国家已经对电解铝明确产能“天花板”的情况下,氧化铝投资依然火热是否应当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
陈学森:中国电解铝有“天花板”,但配套氧化铝没有相应的上限控制。今明两年内若再新增800多万吨氧化铝产能,届时国内建成规模将超过10750万吨,氧化铝供应过剩的局面会加剧。从前几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对氧化铝产能快速发展问题已高度关注,国家已明确要求新建扩建氧化铝项目要有资源相匹配,能源消耗和环保要求更严格,赤泥综合利用水平更高等。希望各单位主动贯彻落实,共同推动氧化铝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有色金属》杂志:3月份,工信部印发了《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指出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目前有色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进度如何?难点在哪里?
陈学森:有色协会一直非常重视智能制造工作,2019年成立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联盟;2020年组织制订并由工信部等三部委下达《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工厂(矿山)建设指南》,涉及矿山、冶炼、加工三部分;2021年成立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制造标准工作组,全方位推动有色行业智能化发展。
2020年4月,有色协会委托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启动《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编制工作。第一,基于以企业为主体,深入调研行业智能化发展痛点和难点,切实了解企业对智能制造标准的需求,并开展顶层设计;第二,强化产业联动,充分利用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联盟的平台优势,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共享行业智能制造优秀应用案例并及时传递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信息;第三,自上而下启动了行业智能制造标准项目的征集工作,已累计征集150余项标准计划和拟制订方向;第四,充分发挥有色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工作组委员专家的作用,对标准申报方向和内容进行把关,经过专家论证的有色行业智能制造标准累计已达117项,通过并申报计划48项,在研计划22项,其中7项已完成审定工作;第五,《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在编制过程中,通过现场调研、会议、电话、邮件等方式,听取了来自企业、科研院所、供应商等累计近200家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并在工信部科技司和原材料司的总体把控和指导下,不断调整内容,审时度势,经过多轮修改,最终紧贴行业急需。该指南发布后,有色行业及时召开了宣贯会,对体系中明确的基础综合、装备与系统、智能工厂、评价等4个建设重点及各细分方向进行了重点解读,让有色行业企业全面、系统地了解有色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结构和核心内容,指导行业推进智能制造标准的申报和研制。
推动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以及行业智能化建设是有色协会当前和今后的一项主要工作。有色金属行业流程型与离散型并存,行业规模小,智能制造经验推广速度慢,困难大,如何促进行业成熟智能制造技术落地和成果转化是当前和未来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智能制造,标准引领。有色协会将继续重点关注有色企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通过标准加快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企业也应进一步了解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路,申报标准时应该紧跟重点规划方向,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加速智能制造技术成果向重点标准进行转化。在标准申报方面,目前智能制造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立项流程长,推进较慢,对此,有色协会将鼓励企业申报协会的团体标准,以推动行业急需标准的研制。有色协会将发挥好行业的力量,统筹产学研,用各方优势协同做好有色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化基础工作,加快形成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