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加快推动钛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2023-04-26 中国有色金属报
53
核心提示:2022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沉着应对风险挑

2022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沉着应对风险挑战,整体呈现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而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密切相关的我国钛产业逆势而上,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2022年钛产业
  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发展
  2022年,我国钛产业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发展。一是钛产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各主要产品产量均保持增长,我国全球钛产量第一大国的地位得到不断巩固和提升。2022年,我国共生产钛矿314.4万吨,同比增长10.1%,全球占比为36%;生产海绵钛17.5万吨,同比增长25.3%,全球占比为63%;生产钛加工材产量15.1万吨,同比增长11%,全球占比超过60%。各类钛材进出口贸易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达到13.4亿美元,同比增长47%。二是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当前,我国钛产业按下发展升级的加速键,主动优化产业结构,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C919大飞机研制取得重大进展,载人深潜器、神舟系列飞船、空间站等一件件大国重器的成功研制,离不开众多钛加工技术难关的攻克,彰显着钛产业的科技创新实力。各类钛产品在核电、航空、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比例稳步提升;在户外运动、日常消费品领域中,国内企业正在从贴牌加工转型为培育原创品牌的新模式,从单纯的产品加工向自主工业设计、产品生产、品牌营销全链条拓展。三是钛行业技术创新硕果累累。2022年,我国钛产业蓬勃发展,行业技术创新成果显著,多家企业开启发展新阶段。宝钛集团荣获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其航空用钛合金薄壁型材加工技术取得突破,顺利通过装机评审;攀钢集团推进高炉渣提钛产业化攻关,成功突破宽幅钛箔材轧制技术并生产出0.1×500毫米宽幅“手撕”钛箔材产品;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控股的西安赛特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通了钛合金、高温合金叶片和人工关节精锻件的全流程制备加工技术。
  当前钛产业
  亟须解决的三大问题
  当前,加快钛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着的三大亟须加快解决的问题。一是亟须扭转高品质钛矿资源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目前,我国对中高端钛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生产所需的高品质钛矿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没有改变,这对我国钛产业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二是亟须补上钛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短板。尤其在海绵钛冶炼、钛加工等环节,亟须有新的技术突破,实现低成本、低排放的技术突破,进一步提升行业整体生产效费比。三是亟须防止钛产业中低端领域的内卷。目前,行业内投资过热、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等问题有所抬头,中低端市场相对过剩的老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不利于行业的有序发展。行业协会也将密切关注市场最新动态,及时发出预警信息,防止和减少行业内卷加剧。
  推动钛产业
  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四大要点
  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钛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形成行业共识,加快推动钛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一是顺应国家战略,建设世界一流的钛产业。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新发展机遇。要顺应国家发展战略,不断提高钛产业发展的自信和使命担当,紧盯世界一流目标,在服务和保障“国之大者”中,做强做优做大钛产业。二是遵循发展方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方向。钛产业要以高端装备为引领,在重点领域、突破重大技术、研发一批标志性的重点产品;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制造深入发展,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打造一批智慧供应链;按照“双碳”目标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发掘绿色应用场景,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构建钛废料回收体系,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三是赋能科技创新,为钛产业提供核心动力。要强化钛产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要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要进一步开拓国际钛产业合作新路径,开辟国际科技交流新渠道,开发引进人才的新平台,为我国钛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动力。四是加强推广宣传,扩大钛的多元化应用。钛产品应用场景十分丰富,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要聚焦阻碍钛应用推广的关键痛点、难点,展开技术攻关,充分利用钛的优良特性,选择最佳应用场景,推动钛在军工、民用领域双循环的发展模式。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钛、认识钛、选择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