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擦亮绿色发展新名片———驰宏会泽冶炼蝉联全国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称号侧记

   2023-03-28 中国有色金属报
58
核心提示:国内最大的含铅锌渣物料综合回收生产线。驰宏会泽冶炼铅冶炼系统全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2年度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

国内最大的含铅锌渣物料综合回收生产线。

驰宏会泽冶炼铅冶炼系统全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2年度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会泽冶炼分公司(以下简称驰宏会泽冶炼)成功登榜,并连续3年获得全国铅冶炼行业能效“领跑者”称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年来,驰宏会泽冶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坚持科技创新,深入推进能源管理与生产管理、装备管理、工艺管理多向融合,细化节能降耗措施,逐步让节能降耗成为新常态,为该公司全面完成年度生产经营任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按下设备创新节能“快进键”
  一直以来,驰宏会泽冶炼始终抓实抓牢绿色发展的政治责任,自觉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产经营全过程,开展设备、工艺、技术等改造提升,为推动该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驰宏会泽冶炼铅冶炼系统采用“富氧顶吹(艾萨炉)-液态铅渣直接还原(还原炉)-侧吹熔化炉(二次资源回收处理)-烟化炉挥发”四连炉工艺,该工艺自带降耗基因,通过采用自热熔炼,有效地利用液态高铅渣的物理热,大幅降低燃料消耗。此外,以高温熔渣直接输送的方式,极大地避免能量的损失。近年来,驰宏会泽冶炼深挖内潜,持续探索粗铅冶炼原料与铅渣及低品位杂矿的合理搭配,不断寻求生产过程的最优控制参数,降低粗铅燃料消耗。根据还原炉炉况优化生产工艺,还原炉天然气用量降低15.8%,有效降低了粗铅能耗及成本。
  驰宏会泽冶炼坚持“抓大不放小”,在优化设备、严格工艺管控等方面下功夫,狠抓主要耗能设备的升级改造。该公司优化改造制酸系统工艺,3套硫酸系统同比减少用电量519万千瓦时,硫酸电单耗每吨降低15.73千瓦时;优化提升无功补偿装置性能,对无功补偿柜进行节能改造,有效消除无功补偿装置投运后发热等问题,每年节约用电约475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4500吨;烟化炉设备设施提升达到精准给煤,每年减少煤消耗3000余吨;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硫酸高温浓硫酸液下泵和铅熔炼循环水泵节能合同能源管理,该项目实施后,每年可节约用电约51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5000余吨。
  找准资源循环利用“着力点”
  走进驰宏会泽冶炼,视野所及青樟翠柏、绿树成荫、碧空如洗,仿若置身于绿地公园,让人心旷神怡。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驰宏会泽冶炼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局观,奏响低碳发展主旋律,让绿色成为最动人的色彩,成为会冶人的“幸福不动产”。
  早在2008年,驰宏会泽冶炼就在建厂筹划时,将环保工作想在前、做在前,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企业发展战略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节能降耗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在固废综合利用及处置、烟气无组织排放治理、尾气脱硫以及各污水处理系统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持续投入,尽可能地实现“三废”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立志打造现代化铅锌冶炼新标杆企业,走绿色、清洁、高效、环保的发展道路;以先进可靠的制酸工艺,处理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铅锌冶炼烟气,尾气排放执行较《铅锌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更为严格的内部控制标准,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优于国家标准50%以上;在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方面,配备 6 台余热锅炉、2台9000千瓦的余热饱和蒸汽发电机组,投产至今,余热发电站合计发电55355万千瓦时,回收余热蒸汽622万余吨,折合标煤近59.38万吨;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充分利用铅、锌冶炼互补性强的优势,将锌湿法冶炼产出的浸出渣、铅渣等,全部分类返回铅火法系统回收铅、锌、锗、银等有价金属,实现工业固体废物100%处置与利用。
  打好能源在线监测“组合拳”
  驰宏会泽冶炼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节能效果,构建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平台,进一步提高能源管理精细化水平及节能宏观调控能力;搭建能源在线监测系统,集成智能仪表、远程高速传感器;依托能源管理系统,对生产过程全能源发生、转换、存储、使用等各环节的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分析、处理,实现对能源计划、能源实绩、能源预测、能源质量与物料供应、能源平衡与生产调度等全方位的监管和综合分析,结合能源消耗的统一生产调度、统一能源配给,将能源管理工作与生产管理进行初步融合,达到优化生产优化能耗的目的。
  清洁低碳,逐绿前行。接下来,驰宏会泽冶炼将继续坚定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持续高效推进能源双控工作,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率和节能效益,以更少能耗创造更多价值。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