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经信厅印发《四川省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到2025年,建成全国最大的海外稀土产业基地,适度扩大稀土采矿及冶炼分离规模,培育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钒钛钢铁及稀土大企业大集团,推动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以上。
当前,四川稀土资源禀赋独特。其中,攀西地区冕宁、德昌一带的稀土矿是全国最大的氟碳铈矿型独立稀土矿,具有分布集中、易采易选易炼等特点。虽然当地资源丰富,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的能力与目标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换成为产业优势?《指南》给出了答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支撑作用,打造协同创新生态;鼓励联合产业链创新资源,推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形成一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带动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突破稀土资源采选冶绿色高效工艺研发,推进稀土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强化稀土全产业链关键环节掌控能力,加强稀土永磁材料应用开发;发挥产业基金作用,多途径招引资本投资技术创新,支持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项目建设,增强技术创新投资强度,强化技术创新力度。
下一步,四川省将全力建成全国重要的稀土功能材料基地,加快冕宁、德昌稀土矿山整合发展,推进符合条件的稀土矿山技改升级,增强资源保障能力;推进乐山、凉山稀土冶炼分离产能集中布局,建设稀土冶炼分离智慧化工厂,建设进口稀土资源冶炼分离和稀土废料回收综合利用基地;鼓励成都、绵阳、乐山、凉山、眉山、雅安等地大力发展稀土深加工及应用产业,重点发展超高纯稀土金属及其化合物、功能晶体、高性能磁性材料、高性能发光材料、储能材料、抛光材料、催化材料、轻合金材料、稀土永磁电驱等产业。
培育优势强企,是产业发展的引领。为解决四川稀土产业集中度不够高,矿山和冶炼分离缺乏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问题,四川省将实施骨干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建设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生态圈,推动四川省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错位、协同、共生发展,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指南》提到,将着力培育产业集团。推动稀土产业整合,延长产业链,深度发展应用产业,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军型企业。同时,打造智慧工厂,加快推进智慧制造,构建集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互联于一体的智慧制造体系;加快推进智慧运营,实现工艺流程、资源配置、管理决策等智能化;加快推进智慧管理,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强化产业连接和信息沟通,推动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全面实现智慧生产,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为进一步促进四川省稀土资源的价值提升,《指南》提出,将结合资源特点,构建和完善四川省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生产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服役标准等标准体系。重点做好钒钛和稀土新材料产品标准和应用标准的制订工作,培育3~5家具有完善标准体系的钒钛钢铁及稀土示范企业,以先进适用标准,规范产业秩序,推动产业创新,丰富产品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
此外,四川省将加大对稀土衍生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快高性能永磁材料发展;推进焦化副产物综合利用,鼓励实施焦炉煤气制氢;推进储氢材料、催化材料、永磁材料、稀土合金发展;支持稀土在汽车驱动电机、节能电机、镍氢电池、节能灯具、光学玻璃等领域的应用,促进稀土功能材料及元器件研发、生产。
在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指南》也作出了要求。一是推进低碳发展,二是全面实施节能节水,三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五是推行全生命周期评价。
在优化资源供给方面,《指南》强调,将坚持整顿整合,重点突破,优化稀土开发和保护格局,加强行业自律,严厉惩治无证开采、越界开采和私挖乱采;加快绿色化改造升级,建设绿色矿山;研究实施对有价元素和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提升稀土资源利用率和利用价值。
接下来,四川省还将结合“一带一路”等战略工程,引导产品、装备、技术、服务等协同“走出去”。积极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构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全球化钢铁产业生态圈。同时,加强境外稀土资源合作,有机融入全球产业链,提升四川稀土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共同推进四川稀土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