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光伏装机容量增长 铝锡需求将增加

   2022-02-18 中国有色金属报
55
核心提示:作者:李苏横2021年,我国相继发布了《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

作者:李苏横

2021年,我国相继发布了《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确定了光伏产业集中式加分布式双驱动发展路径,整县分布式和大型光伏基地共进,将成为2022年光伏发展的两大主线,为2022年光伏产业增长奠定了政策基调。

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大幅增长

2021年,由于光伏设备的相关材料供应紧张、成本上升等问题,导致国内光伏需求被压制,新增装机容量低于预期,而2022年在风电和光电大基地项目、整县推进的政策、主辅材料产能释放、成本下降的影响下,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有望大幅增长。笔者预计,2022年,国内光伏新增总装机容量将达到70GW~90GW左右,其中,户用、工商业等分布式项目对总新增装机容量贡献过半。

2022年—2030年,全球光伏装机动力预计延续强劲态势。从美国情况来看,美国能源部表示,2022年—2025年,美国新增装机容量要达到30GW以上,国际能源署(IEA)预测,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容量到2026年将增长65%,超过200GW,其中,3/4的增长来自光伏产业。此外,2021年10月底,美国众议院通过法案,计划支出5550亿美元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其中,3200亿美元将用于税收抵免;2021年11月16日,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正式宣布恢复双面组件201关税豁免权,并下调201关税税率。这意味着双面太阳能组件可以进口到美国,且不再征收额外的关税。

从欧洲情况看,2022年,欧洲的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30GW,其中,德国计划提出大规模推进光伏装机容量,到2030年,德国光伏装机容量预计将增加约140GW~200GW。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2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225GW,悲观预期下也可达到180GW。长期来看,2025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330GW左右。

有色金属需求有望增长

生产光伏组件需要一系列非硅辅材相配合。目前常见的组件辅材包括互联条、汇流条、钢化玻璃、胶膜、背板、铝合金、硅胶、接线盒。从成本端看,辅材中成本占比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边框、玻璃、胶膜、背板以及焊带。其中,边框在非硅成本中占比最高,而玻璃、胶膜以及背板则是光伏组件的核心辅材,对设备的最终性能有重要影响。

铝合金应用在光伏组件边框以及支架两部分,铝边框主要是起到保护玻璃边缘,加强光伏组件密封性能和提高光伏组件整体机械强度的作用,同时可以方便光伏组件的安装和运输。铝合金支架一般用在分布式光伏项目上,因为铝合金具有耐腐蚀、质量轻、美观耐用的优点,但由于价格偏高以及载重有限等问题,无法应用在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上。通过对市场主要光伏组件企业产品的统计以及测算得出,边框方面,每1GW光伏组件边框的用铝量在0.9万吨~1.1万吨;支架方面,每1GW电站建设所需光伏支架的用铝量约为1.9万吨。笔者预计,2022年,国内光伏新增总装机的铝需求达到146万吨~185万吨左右,拉动国内铝消费增长1%~2%。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用铝量可达到342万吨~428万吨。

光伏焊带又称镀锡铜带,是光伏组件焊接过程中的重要原材料。焊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光伏组件电流的收集效率。据欧洲光伏协会预测数据,1GW光伏组件所需主流光伏焊带约550吨,按主流焊料计算,焊料约占主流焊带质量17%,则1GW光伏组件用锡量约为93.5吨。笔者预计,2022年,国内光伏新增总装机的锡需求达到6545吨~8415吨左右,锡消费年增长1600吨~3500吨,预计拉动国内锡消费增长1%~2%。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用锡量可达1.6万吨~2万吨。

铜带是光伏组件中重要的导电导热原材料,主要有光热铜带和光伏铜带。在光伏组件中,逆变器和并网开关之间要用电缆连接,而组件MC4接头,光伏逆变器输出接线端子,并网开关的接线端子都是用铜做的。在光伏组件中汇流箱、变压器、铜导线等组件含铜量较多。光伏新增装机每GW用铜量约为5500吨;集中式和分布式用铜量约为2500吨/GW和3800吨/GW。笔者预计,2022年,国内光伏新增总装机的铜需求达到22.7万吨~29万吨左右,较2021年增长5万吨~12万吨,整体影响不大。

(作者单位:中信期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