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回调之际逢低布局黄金配置价值依然较高

   2021-11-30 中国有色金属报
56
核心提示:作者:史家亮 王骏2021年,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向预期成为黄金价格走势的核心影响逻辑,而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则是核心驱动。1-1

作者:史家亮 王骏

2021年,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向预期成为黄金价格走势的核心影响逻辑,而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则是核心驱动。1-10月均是货币政策主逻辑,11月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落地后,货币政策影响淡化,通胀逻辑再度成为黄金走势的核心逻辑,但是不改变货币政策的主逻辑地位。因此,总结2021年,货币政策转向与通胀为黄金走势的核心影响逻辑,货币政策的转向预期使得黄金价格持续走低,而高通胀则限制了黄金的下跌幅度,并在部分时间内推动黄金价格上涨。

展望2022年,诸多风险点依然影响黄金价格。疫情反复或将持续,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如期推进,全球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势在必行。供应链瓶颈问题和通胀问题或将缓解,供应持续好转,通胀则会呈现前高后底的走势。全球经济景气程度下滑,经济走弱难以避免。美国方面,2022年宽松政策逐步取消,供应链限制虽缓解但是仍然存在,全球经济景气程度下降拖累美国出口,叠加基数影响,美国2022年经济下行,或降至3.8%-4.3%的水平。

2022年贵金属价格或呈现前高后低走势。2021年,欧美通胀预期持续上涨,四季度达到数十年以来高位,通胀风险仍存。美国大部分财政补助直接进入到居民部门,需求强劲将会直接拉动通胀的上行;2022年,随着基数的正常回归和经济过热风险的逐步解除,通胀将有所回落并趋于稳定,整体会呈现先高后低的态势。疫情影响与政策应对的大环境下,全球经济与金融依然面临诸多的风险,最主要的依然是病毒变异和疫情反复风险、货币政策紧缩风险、主权债务危机风险、贸易冲突和地缘政治风险等。

黄金走势的关注焦点在于美欧的货币政策调整。美国就业市场将会在2022年二季度左右接近充分就业,虽然美通胀因基数问题会逐步下降,但是对货币政策调整影响有限;另外疫情、经济、市场的表现均需要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美联储在第三季度加息的可能性大。基于美国2022年经济将会逐步走弱、美国政府宽松政策即将退出、美国高通胀持续一段时间后会逐步走弱以及疫情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等因素影响,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时间表分析与预测如下:2022年6月正式结束第五轮QE;如果2022年上半年通胀持续维持高位,不排除美联储加大缩债规模的可能。鲍威尔连任后,2022年三季度开始加息;加息时间点需要关注美国2022年上半年的通胀变化,如果通胀继续维持高位,加息时间可能会提前。

美债与美元整体走势依然强劲,2022年年中前后或见顶。美债收益率方面,2022年美国经济虽然会走弱,疫情可能会反复,但是相对于欧洲仍有比较优势,会支撑美债收益率上行;而通胀呈现前高后底的走势,对收益率形成负面影响。另外,基于负债压力过大,美联储和美国政府也不会希望美债收益率涨幅过高。美债收益率在2022年整体依然维持强势预期,但是上方空间也有限,2022年将会涨至2%上方,最高到2.3%,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小。

美元指数方面,美国货币政策比欧洲偏鹰,经济比欧洲强,疫情控制比欧洲更有效,诸因素将会继续支撑着美元指数,故美元指数强势趋势将会持续。2022年,美元指数涨至97.8-98区间上方后,上探100-103区间的可能性较大。而一旦美欧货币政策出现转向,欧元走强,美元指数则会转弱,因此2022年美元指数整体的运行区间为88-103。

2022年黄金走势整体震荡偏强。2022年黄金走势影响因素有以下六点:一是美欧经济见顶后会走弱,2022年全球经济走弱趋势明显。二是货币政策转向势在必行,关注焦点在于美联储,但是可能比市场预期要慢。三是疫情风险依然是存在的,疫情反复难以避免。四是其他大宗商品在2021年大幅上涨,贵金属震荡走弱,贵金属估值偏低,有补涨的可能。五是流动性依然充裕,大宗商品回落压力大,资金会流向贵金属市场。六是当前通胀依然处于高位,2022年或呈现先高后低走势,对贵金属的支撑会减弱。政策调整或者通胀下行引发的短期走弱不改变整体走势,也不建议趋势做空,建议企稳逢低做多。

中长期来看,货币超发、经济增速减缓以及通胀持续高位背景下,黄金配置价值依然会比较高,做中长期资产配置者,可借黄金回调之际持续做多。2022年,黄金运行区间为1675-2075美元/盎司(沪金355-454元/克);如出现有效突破后,运行区间调整为1450-2200美元/盎司(沪金328-480元/克)。

(作者单位:方正中期期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