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电动车用镍需求旺盛

   2021-08-05 中国有色金属报
71
核心提示:作者:钟靖  回顾今年上半年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和硫酸镍产业链供需基本面情况,笔者对三季度和下半年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链
作者:钟靖
 
  回顾今年上半年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和硫酸镍产业链供需基本面情况,笔者对三季度和下半年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链用镍需求继续看好。在下游需求持续超过预期、湿法镍钴中间品以及高冰镍原料大规模投产满足需求之前,精炼镍尤其是镍豆消费有望持续增加,库存预计维持缓慢去库状态。
 
  国内汽车产销量分析
 
  首先是汽车产销方面,总体来看,6月份,我国整体汽车产销受到芯片不足和居民消费需求边际回落影响,同环比均呈现小幅下降状态。在去年低基数的背景下,整体汽车产销同比呈现修复状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汽车总销量201万辆,环比回落5.3%,同比下降12.38%;1~6月,国内汽车销量1288万辆,同比涨幅下降至26%。产量方面,6月份,汽车总产量环比下降4.9%,至194万辆,同比下降16.3%;1~6月,国内汽车产量1257万辆,同比涨幅下降至24.7%。
 
  乘用车方面,6月份,我国乘用车总销量157万辆,环比回落4.8%,同比下降11.04%;1~6月,国内乘用车销量1000万辆,同比涨幅下降27.3%。产量方面,6月份,乘用车总产量环比下降3.7%,至156万辆,同比下降13.53%;1~6月,国内乘用车产量984万辆,同比涨幅下降至27.2%。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析
 
  新能源汽车产销方面,6月份,中国新能源车总体产销维持高增长,表现继续强于整体行业。
 
  6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25.6万辆,环比增长18%,同比增加147%;1~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120万辆,同比增长207%。产量方面,6月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24.8万辆,同比增长143%,环比增长14.3%;1~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121.5万辆,同比增长206%。
 
  从市场渗透率角度来看,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市场渗透率提升到12.7%,单月渗透率快速攀升。
 
  分类别来看,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比持续提升。
 
  纯电动车方面,6月份我国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21万辆,环比增长17.9%,同比增长156%;1~6月,纯电动汽车销量99万辆,同比增长251%。插电混动车方面,6月份,插电混动车销量环比增长12.8%至4.4万辆,同比增长108%;1~6月,插电混动汽车销量20万辆,同比增长130%。纯电动汽车月销量占比维持在82%以上。
  总结来看,双积分政策推动和优质汽车车型供应增加驱动下,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预期,销量接近2020年全年销量。从季节性角度看,下半年汽车销量均高于上半年,因此我们预计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至少240万辆以上,同比增长75%。
 
  海外电动乘用车销量分析
 
  海外机构Marklines数据显示,6月份,全球新能源电动乘用车总销量预计53.5万辆,环比增长22%,同比增长170%;1~6月,全球新能源电动乘用车销量预计236.7万辆,同比增长169%。全年来看,欧洲、美国和中国三大主要新能源电动车市场将继续超预期表现,全年全球销量有望同比增长74.6%,至500万辆。
 
  分地区统计来看,欧洲电动车市场二季度末销量冲量超预期,6月份,欧洲新能源电动乘用车销量预计23万辆,同比增长180%,环比增长49%;1~6月,欧洲新能源电动乘用车销量90万辆,同比增长140%。全年来看,按照今年欧盟能耗排放要求,欧洲新能源电动乘用车销量有望超过200万辆,同比增长65%以上。
 
  美国方面二季度新能源电动乘用车整体产销仍受到芯片短缺影响,6月份,美国新能源电动乘用车销量预计4.9万辆,同比增长162%,环比下降15%。但在特斯拉高销量增长推动下,1~6月,销量预计27.3万辆,同比增长115%。随着美国政府推出涉及1740亿美元电动车的投资的财政预算案和参议院财政委员会提出电动汽车税改方案,其中包括,取消补贴上限并改成电动车渗透率达到50%时触发。提高单车补贴,最高补贴金额每辆车至多1.25万美元。我们预计美国电动乘用车销量有望开启高增长模式,至2025年,年销量有望超过200万辆。今年美国电动乘用车销量将至少达到55万辆,同比增长率上升到70%。
 
  新能源中游需求分析
 
  首先是动力电池方面,总体而言,上半年新能源电动车终端产销量持续超预期,动力电池产量和装机量延续高景气度,同环比均保持高增长态势。
 
  动力电池产量方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现实,2021年6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15.2GWh,同比增长184%,环比增长10.14%。其中,三元电池产量7.4GWh,占总产量48.7%,同比增长135%,环比增长48%。1~6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74.73GWh,同比增长217%。其中,三元电池产量36.5GWh,占总产量48.8%,同比增长177%。
 
  装机量方面,6月份,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11.1GWh,同比增长136%,环比增长13.26%。三元动力电池共计装车5.9GWh,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13.46%。今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2.53GWh,同比增长200%。其中,三元动力电池装车量30.1GWh,占总装车量57.3%,同比增长139%。
 
  按照最新的动力电池龙头公司宁德时代公告的电解液采购量来测算,未来一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产量有望超过100GWH,教目前月排产年化产量环比增幅超过50%,充分验证电动车产业链高景气度或将维持。
 
  从金属镍消费相关的三元正极材料电池方面观察,2021年6月三元材料电池产量和装机量分别占动力电池产量和装机量的48.7%和53.1%,环比5月的数值36.23%和53%分别增长12.5%和持平。1~6月,产量和装机量分别占动力电池产量和装机量的48.8%和57.3%,同比分别下降7%和14.7%。
 
  三元前驱体和三元正极材料产量方面,根据钢联的数据,6月份,中国三元前驱体产量5.49万吨,环比增长12.73%,同比增长137%,三元正极材料产量3.56万吨,环比增长10.2%,同比增长127%。预计7月三元前驱体产量和三元正极材料产量将环比增长5%以上。
 
  尽管受到国内磷酸铁锂电池产销增长挤占份额,笔者认为,主要是国内比亚迪等磷酸铁锂车型销量高增长驱动,三元正极材料动力电池的装机量和产量占比下滑,但绝对值上看仍保持同环比增长,持续拉动镍、钴和锰金属消费增长。
 
  综合来看,无论是从下游终端的电动车产销还是中游的动力电池和前驱体产销来看,下半年整体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链对金属镍和硫酸镍的需求预计仍然保持环比增长的态势。
 
  硫酸镍基本面展望
 
  硫酸镍产量方面,根据SMM数据,6月硫酸镍产量2.36万金属吨,环比5月增长9.76%。二季度硫酸镍产量6.79万吨,环比增长28.6%。今年上半年,硫酸镍产量12万吨,同比增长118%。预计随着原料供应增加和下游前驱体新增产能投产,硫酸镍产量继续环比增长。
 
  现阶段,由于国内镍湿法中间品边际进口增加量有限,叠加前驱体厂和锂电池厂需求旺盛,因此硫酸镍进口量大幅增加以填补镍湿法中间品原料不足。3月以来硫酸镍进口大幅增长,根据海关数据统计,5月份我国硫酸镍进口2951吨,出口35吨,净进口2916吨,净进口同比大幅增长。1~5月,硫酸镍净进口量1.49万吨,同比大幅增长。
 
  供应方面,5月份我国镍湿法中间品进口2.35万吨,环比持平,同比下降34.4%,1~5月,镍湿法中间品总进口量13.4万吨,同比增长33.8%。但随着印尼力勤的3.5万金属吨湿法冶炼中间品项目7月将完成投产并于6月开始向中国发货,预计7月起镍湿法冶炼中间品的进口量将逐渐增加。
 
  由于需求旺盛和镍湿法冶炼中间品供应紧张,镍豆自溶生产硫酸镍利润空间巨大,精炼镍净进口维持今年高位,根据海关数据统计,5月份我国精炼镍进口1.81万吨,出口339吨,净进口1.78万吨,净进口环比小幅下降,同比增长86%。1~5月,精炼镍总进口量6.6万吨,同比增长116%。其中5月来自澳大利亚和挪威的精炼镍进口量合计环比减少3000吨,至1.1万吨。但1~5月挪威大板和澳大利亚镍豆进口量1.56万吨和2.6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28万吨和1.81万吨,仍是今年精炼镍进口增量的主要来源。此外,由于国内镍板库存可交割品持续降低,叠加俄镍进水矿事故已部分恢复生产,5月俄镍进口量环比4月增加2000吨。
 
  从硫酸镍溢价角度看,截至7月16日,硫酸镍对精炼镍溢价从3月初高位回落,但由于MHP原料紧缺导致硫酸镍价格高位,三元前驱体企业仍积极使用精炼镍原料。因此,新能源动力电池原料三元前驱体的需求持续增加、镍豆原料经济性和国内镍板供应紧张背景下,精炼镍进口量预计继续回升。(作者单位:五矿期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