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内外需求整体向好 沪镍长期维持偏强运行

   2021-08-04 中国有色金属报
50
核心提示:作者:王志强  今年以来,国内沪镍整体处于偏强震荡的走势,且已逼近历史最高位。沪镍价格上涨一方面是由于下游不锈钢维持高排
作者:王志强
 
  今年以来,国内沪镍整体处于偏强震荡的走势,且已逼近历史最高位。沪镍价格上涨一方面是由于下游不锈钢维持高排产,而进口回流量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国内镍生铁需求有所回升,而镍矿价格保持坚挺,镍生铁报价持续回升,抬升了镍的支撑底线;另一方面是硫酸镍需求同样非常强劲,总体供应偏紧,价格跟涨不跟跌,而且现货对镍豆的溶解需求保持强劲,LME镍豆库存持续下滑,国内镍豆升水持续保持坚挺,需求强劲,都对镍价形成较强的支撑。
 
 
  国内供应端产量下滑
  进口增量不及预期
 
  矿端方面,从中国镍矿港口库存来看,夏季以来,菲律宾疫情再度恶化,该国日均新增病例数远超去年的水平,其中镍矿产区巴拉望省甚至宣布进入灾难状态,疫情延续下当地船期大幅延长,导致中国红土镍矿增量不及预期。截至7月23日,全国镍矿港口库存为566.3万吨,同比下降29.91%,国内港口的镍矿库存依然处于低位。预计下半年菲律宾镍矿进口将持续增加,但镍铁产量回升将带动镍矿消耗,港口镍矿库存或难大幅累库。
 
  镍铁方面,国内镍铁生产总体同比下降,一方面,落后产能淘汰,高能耗高成本产能加快淘汰,另一方面印尼禁矿出口后我国矿石维持低库存,逐渐令国内生产进一步下滑。1~6月,镍生铁产量折金属22.3万吨,同比降12.4%。镍铁进口方面,1~6月,中国镍铁进口总量186.25万吨,同比增加30.41万吨,增幅19.52%。其中,自印尼进口镍铁量157.44万吨,同比增加30.16万吨,增幅23.70%。但值得注意的是,6月中国镍铁进口量仅为27.30万吨,环比降幅达9.30%。笔者认为6月镍铁进口量下滑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印尼矿山企业协会推进印尼镍下游产业发展,印尼镍铁需求量上升,二是,6月进口货源因部分港口压港以及北方港口响应环保需求等短期停运。而随着下半年印尼新增镍铁项目的持续投产,进口量预计仍将出现回升。但长期来看,随着印尼政府持续推进镍下游产业发展,未来镍铁进口量是否能弥补国内产量下滑,还是未知数。
 
  海外需求持续复苏
  国内需求保持强势
 
  下游不锈钢供需两强,不锈钢上半年粗钢产量超1680万吨,同比显著增长近28%。在利润回升产量走高的同时,不锈钢国内外需求均持续向好,两地库存也维持去化。下半年,国内房地产竣工周期或继续带动不锈钢消费。此外,不锈钢出口方面,虽然自5月1日起,国内取消不锈钢出口退税政策,但不锈钢出口量并未受到较大影响,仅5月出口量有所回落,这也证明了海外需求较为强劲。
 
  新能源汽车带动硫酸镍需求大增。今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20万辆,分别达到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均增长2倍。一方面,受到“双碳政策”的提振,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提升与价格优势下,消费者接受度提高。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新能源电池主要原材料之一的硫酸镍需求持续走强,虽然印尼青山“镍铁-高冰镍-硫酸镍”项目于今年10月开始供应,但产量预计有限,无法完全覆盖硫酸镍的原料需求,供需错配仍对镍豆需求形成支撑。而从长远角度看,根据国务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将占比达20%,据此推算,新能源汽车年化增速约36%。目前世界各国相继推出“禁燃”时间表,车企也加大了新能源汽车的投入,随着充电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将在汽车市场上逐步占据主导,市场潜力巨大。
 
  海内外库存持续去化
 
  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带动镍需求向好,国内外镍库存整体下行。全球受不锈钢需求走强带动,国内镍板库存的下降,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拉动硫酸镍需求增加,而在湿法中间品供应有限的格局下,镍豆消费持续回升,库存整体下滑。
 
  总体来看,下半年市场对流动性收紧预期的回升或对镍价上行造成干扰,但长期来看,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国内外需求整体向好,不锈钢产量回升,新能源市场维持高增长,以及国内外镍库存的持续走低仍将支撑镍价走强。(作者单位:东吴期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