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主导 黄金弱势行情将持续

   2021-06-28 中国有色金属报
71
核心提示:作者:史家亮 王骏国内主要有色金属期货行情信息(2021年6月25日)注: 1. 数据来源:上海期货交易所2. 报价单位:铜、铝、锌、铅
作者:史家亮 王骏
 
国内主要有色金属期货行情信息
(2021年6月25日)
注:           
1. 数据来源:上海期货交易所
2. 报价单位:铜、铝、锌、铅、镍、锡为元/吨;国际铜为元(人民币)/吨(交易报价为不含税价格)。      
3. 较上周涨跌:本周主力合约收盘价-上周末主力合约结算价 
4.涨跌比例:(本周主力合约收盘价-上周末主力合约结算价)/上周末主力合约结算价
 
数据来源:WIND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
 
  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打响了货币政策转向的第一枪。本次会议维持基准利率在0~0.25%区间不变,上调了隔夜逆回购利率和超额准备金利率各5 BP;上调2021年的GDP增速预期及今明后三年的PCE通胀预期;预计美联储在2023年底前将加息两次,相较于以往的预期提前程度较大。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加息讨论不是此次决议的重点且为时过早,他承认了通胀或在未来几个月继续居高不下的现状,强调将在接下来的会议上考虑缩减规模的计划;近期将开始讨论缩减资产购买的路径问题。
 
  本次会议整体偏鹰派,虽维持宽松政策不变,但是上调了超额准备金利率和隔夜逆回购利率,并首次出现2023年两次加息的预期,加息预期再度提前,整体加强了货币政策即将转向的市场预期,货币政策进入转向过渡期。鲍威尔讲话强调,美联储官员已经开始讨论缩减购债规模的计划,并与近期开始讨论资产购买调整的路径,其表态亦说明资产购债政策调整的紧迫性。鲍威尔释放将会开始讨论缩减购债规模的信号,坐实了对美联储将很快收缩刺激力度的担忧。美联储议息会议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整体偏鹰派的表现表明,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已经开启,接下来将会陆续开展缩减购债规模和加息的货币政策调整操作。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背景下
  美元指数持续走强
 
  美联储整体偏鹰派的表现表明货币政策转向已经来临,美元指数破位上涨,美元指数从90的低位持续反弹,受此影响,贵金属价格大幅下跌,现货金价从1900美元/盎司跌至1760美元/盎司。对于美元指数的后期走势,笔者认为,美联储鹰派基调强化货币政策转向预期,美元指数反弹趋势将会持续;随着疫苗接种速度加快、经济复苏预期强以及财政扩张逐步推出等因素提振美元需求,特别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在即,叠加美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美元上涨趋势明显,美元指数突破93.45的前高位置后,下半年涨至94.7~95区间的可能性非常大。当然,从5~10年长周期来看,美国经济占比下降,货币超发带来的美元信用体系的冲击和通胀的压力,美元长期强阻力位在88附近,未来不排除跌破88,进而下探80的可能。
 
  对于美债而言,虽然当前处于低位,但是原油价格仍有上涨的空间,通胀预期虽有回落预期但是整体仍较强,对于美债收益率形成支撑,联储将会释放缩减购债规模的信号,美国实际利率将会上升,因此,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仍有望在第三季度继续上升,预计将会涨至2%左右。
 
  贵金属趋势性走弱会持续
 
  从美联储政策转向预期加强,到美联储加息提前和即将开启缩减购债规模的讨论,叠加布拉德的鹰派讲话,坐实了对美联储将很快收缩刺激力度的担忧,美联储整体偏鹰派的表现表明货币政策转向已经来临;美元指数反弹,金价连续下跌,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当周累计跌幅逾6%,现货白银也从28美元/盎司的高位持续下跌至26美元/盎司的下方;工业金属均出现大幅回落。
 
  美联储鹰派表态和基调强化货币政策转向预期,美债美元指数均大幅上涨,使得贵金属承压回落,强势行情已经发生逆转,新的政策动向将会继续拖累黄金的走势,特别是美元指数反弹强势行情将会持续,黄金的趋势性走弱也会持续,黄金跌破1800美元/盎司的关键位置后将会维持弱势,若跌破则会回到1720美元~1740美元/盎司的前期宽幅震荡区间。下半年,随着美联储释放明确的缩减购债规模的信号和具体实施缩减购债规模,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将会进一步的上涨,贵金属则会继续承压回落,黄金再度下探1650美元~1675美元/盎司区间可能性大;上方阻力位为1850美元/盎司,再次上探1900美元/盎司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行情反弹不改变整体的弱势趋势,风险偏好者可继续逢高沽空,谨慎做多。对于白银而言,亦进入趋势性弱势阶段,运行区间将会回到25美元~26.5美元/盎司区间,下半年或跌至22美元~24美元/盎司区间。
 
  (作者单位:方正中期期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