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师橙
二季度以来,有色金属多数品种价格均呈现强劲走势。截至5月底,沪铜价格上涨12.28%,沪铝价格上涨10.08%,沪锌价格上涨6.10%,即是处于消费淡季的沪铅,涨幅也超过1%。与此同时,市场对铜、铝等处于传统消费旺季的品种存在一定的去库预期,但实际情况明显差于预期,个别品种还出现了价格与库存同时走高的情况。
回顾历史,这样的现象并不常见。最为明显的一次有色板块品种价格与库存一同持续走高发生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
仅从供需的角度,很难对这种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但从宏观面不难理解,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将其联邦基金利率调降至零附近的水平,并先后采取3+1轮QE刺激政策。其政策与2020年3月以来,美联储为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而采取的政策较为相似。这种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使得有色金属更多地体现出大宗商品的抗通胀属性。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修复期内,由于通胀预期持续被美联储的QE刺激所推高,但实体经济却未在短时期内出现明显的复苏,呈现出库存累高但有色金属各品种价格持续走强的行情。这种情况与自2020年3月以来的情形最为类似。
从基本面角度,2016年至2017年之间国家为挤出冗余的产能,推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此期间,有色金属板块中,受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相对较大的铝、铅、锌,均出现过短暂的价格与库存同时走高的情况。以铝品种为例,2017年《清理整顿电解铝行业违法违规项目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发布以来,铝价格受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预期不断发酵的情绪影响,出现大幅上涨,但下游企业对价格的认可却始终较低,这使得库存的去化十分不通畅,因此2017年4月至10月间,库存同样呈现出不断走高的行情。此后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逐渐被市场消化,面对偏高的库存,铝价最终出现回落。铅锌品种亦有类似的情况出现,但持续时间较短。
综上所述,有色金属价格与库存一齐上涨,更多源于宏观预期与基本面现实的错位,如通胀预期的先行与实际消费回升之间的时间差,在此期间,很容易出现价格与库存一同走高。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有色金属价格与库存出现了长达18个月左右的共同上涨。这与当前的情况类似,且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宽松货币政策的力度,相较于全球金融危机明显更强,因此所影响的时间或许也将更为长久。此外,诸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类似于当前的碳中和概念)对于特定品种影响相对较大的政策,也会使得受影响品种出现预期与现实严重错位的情况。但是此类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对于品种的影响,相较于由于货币政策发生大幅变动而带来的冲击的程度相对较轻,持续的时间也会相对较短。
而目前上述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因此如果后市持续出现部分品种价格与库存一同走高的情况,也不能简单地做出价格将很快出现大幅回调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