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作者:沈照明
三元前驱体和正极材料
三元前驱体是镍钴锰三元复合氢氧化物,化学式NixCoyMn(1-x-y)(OH)2或NixCoyAl(1-x-y)(OH)(3-X-Y),主要通过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等原料生产,由于铁元素杂质对电池稳定性影响较大,所以三元前驱体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除铁。
三元正极材料为镍钴锰(铝)酸锂复合材料,化学式一般为LiNixCoyMn(1-x-y)O2或LiNixCoyAl(1-x-y)O2,主要通过锂盐与前驱体生产,NCM811和NCA等高镍系主要通过氢氧化锂与前驱体生产,NCM111、NCM523等低镍系主要通过碳酸锂和前驱体生产。正极材料与石墨负极、隔膜以及电解液经过组装、加工生产三元电池,三元电池下游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电子设备以及电动类工具等。
不同类型的三元前驱体和正极材料镍含量不同。三元前驱体中,最低的NCM111正极材料镍含量21.1%,最高的NCM811正极材料镍含量50.8%,镍含量差距较大。三元正极材料随着镍含量的提升,能量密度增加。从镍含量来看,高镍材料是低镍的两倍有余,三元材料的高镍化趋势对镍需求的拉动作用明显。
三元材料市场快速发展
中国产能占比高
全球三元前驱体产能90%在中国,分布比较集中。中国三元前驱体产量从2016年的7.5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33.4万吨,年化增速45%,主要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三元电池应用领域的扩大。印尼政府比较重视电池产业链的布局,又拥有丰富的镍矿资源,随着红土镍矿湿法项目在印尼逐步投产,未来印尼三元前驱体产能可能会有大的提升。
三元正极材料产能分布相对分散,我国三元前驱体部分内销,部分出口海外。随着海外三元正极材料产能增长,我国三元前驱体出口高速增长,从2017年的2.9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11.2万吨,年化增长57%,占国内产量的比例从2017年的21.7%,增长至2020年的33.5%,提升幅度明显,这意味着海外三元正极材料产能扩张较快,全球三元材料的集中度在下降。
受益于电池产能的扩张,我国三元材料出货量高速增长,从2016年的5.4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23.6万吨,年化增速44%。我国三元材料产能在全球占比低于三元前驱体,2019年占比56%,较2016年下降4个百分点,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高镍化趋势继续
镍需求进一步提升
由于钴价远远高于镍价,目前是镍价的近三倍,且来源地比较单一,供应风险高,价格波动大,对企业生产不利,企业采用高镍型材料,减少钴用量,可以降低原材料成本。从三元前驱体价格来看,NCM111高于NCM622高于NCM523,基本跟原料价格高低相匹配(电解钴>电解镍>电解锰)。NCM811正极材料因为技术不成熟,产能规模受限,导致制造费用高,产品也更贵些。
此外,高镍化可以提升三元材料能量密度,增加电池带电量,提高新能源车的行驶里程。虽然高镍化容易造成电池不稳定,降低安全性,但是随着三元电池热控系统逐步成熟,电池的安全性能逐渐提高,电池控制系统较好的厂商,电池安全基本可以得到保障。
全球前驱体90%产能在中国,所以三元前驱体各类型比例基本和全球相同,我国NCM811和NCA前驱体占比从2018年的17%,增长至2020年的26%,NCM811和NCA三元材料也从2018年的约8%,提升至2020年的25%。从三元材料不同类型分布来看,三元材料高镍化趋势明显,说明大部分车企还是选择高镍化的发展方向。随着技术进步以及产能的扩张,高镍三元材料成本将逐步下降,成本劣势将弱化,而电池的安全性将逐步提升,预计高镍材料占比将继续提升。
受益于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三元材料产量保持高速增长,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高镍化的发展方向,均带动镍需求快速增加,国内三元前驱体对镍需求量从2018年的7.9万金属吨,增长至2020年的12.9万金属吨,增长28%(弱于新能源车市场的增速,主要因为三元电池其他下游增速较慢)。
据笔者测算,三元前驱体镍需求量28%的增速,三元前驱体市场规模扩大贡献约23%,三元材料的高镍化贡献约5%,高镍化对镍需求的带动比较明显。根据国内前驱体产量在全球的比例,估算2020年全球前驱体对镍的需求约14万金属吨,同比增长约10%,预计2021年需求量约19万金属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