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下游需求旺盛 铝价偏强震荡

   2020-11-09 中国有色金属报
73
核心提示:责编作者:张若溪 黄笑凡  截至10月29日,国内电解铝现货库存为66.8万吨,较10月26日下降1万吨,2周库存平滑曲线已经重新进入
 
责编·作者:张若溪 黄笑凡
 
  截至10月29日,国内电解铝现货库存为66.8万吨,较10月26日下降1万吨,2周库存平滑曲线已经重新进入去库阶段。截至10月30日,上期所期货库存为23.33万吨,较前一周减少4431吨。上海物贸现货升贴水在节后保持在200元/吨的水平,接近年内最高。电解铝企业盘面利润仍然保持在历史极高水平,山东和新疆地区的利润仍在3200元/吨以上。短期电解铝可能围绕1500元~2000元/吨的利润偏强震荡。
 
  成本支撑趋弱
  电解铝企业利润保持较好
 
  氧化铝和电煤成本各占电解铝现金成本的40%左右。近两年来,氧化铝行业产能增加较多,导致行业在铝产业链的利润分成上话语权较弱。7月20日以来,国内氧化铝价格从相对高位回落,广西百色一级氧化铝价格由2480元/吨跌至10月26日的2320元/吨。动力煤价格近期显著上行。以秦皇岛港山西产Q5000动力煤价格为例,由8月底的496元/吨上涨至10月30日的549元/吨。各地区的电解铝成本和利润水平近一个月以来保持很好,一直在约500元/吨震荡。山东的盘面利润保持在3330元/吨,处在历史极高水平。10月中旬以来,现货升贴水保持在200元/吨附近。随着消费旺季到来,升贴水可能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一段时间。
 
  云南电解铝产能陆续达产
  下半年投产力度较大
 
  二季度以来,电解铝利润保持在较高水平,电解铝企业有充分的动机扩产、复产,其中,云南低成本电解铝产能增加尤其迅速。云南水电铝的成本位于电解铝整体成本曲线的中段。随着云南铝产业的积聚,成本可能继续下移。
 
  以云南文山铝业50万吨绿色铝材一体化项目为例,共设计三段372台电解槽,继一段电解槽完成通电后。到8月10日,前两段一共242台电解槽通电启动完毕,进入生产状态,每天的原铝产能可以达到920吨。按照目前的铝价计算,吨铝利润为每吨2200多元,介于山东和河南之间。
 
  2020年,我国电解铝计划新增产能250万~300万吨,其中,上半年已投产为74万吨。按照计划,全国产能达产将集中在下半年。截至8月份,中国电解铝在产产能已达3799吨,接近历史最高纪录。
 
  废铝供给扰动仍在
  原铝进口持续放量
 
  截至8月,净进口废铝为43万吨,而去年同期为112.69万吨。同时,废铝减少显著高于海外电解铝的流入。在内外铝价价差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二季度以来,原铝进口持续放量。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8月,中国原铝进口总量为34.69万吨,累计同比增长656.55%。7月未锻轧铝及铝材进口量为39.1237万吨,出口量为37.34万吨,这是中国十多年来首次未锻轧铝及铝材净进口。
 
  海外电解铝升贴水已基本走平。截至10月30日,LME铝升贴水为-1.5美元/吨,9月30日贴水为-36元。预计LME铝价可能将呈现震荡偏强的局面,未来一段时间对沪铝造成的压力将有所减轻。
 
  建筑用铝需求恢复
 
  疫情以来,铝棒需求率先恢复,它对应的终端需求是房地产后周期的复苏。在铝的终端消费行业中,建筑和结构占我国铝消费的30%,交运占比11.4%。近期,交运需求恢复显著,房地产销售额和土地购置费仍然较强。9月份,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增长3.7%。土地购置费有所回落,但幅度不大,累计同比增长为8.4%。从更宏观的指引来看,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与M2剪刀差有所回落,但似乎仍然未达到流动性拐点,可以认为仍然在上升通道,但需再次确认。
 
  目前,支撑铝价上涨的下游需求主要是建筑业用铝。截至9月21日,佛山6063铝棒价格为1.472万元/吨,仍然保持在2019年的高点附近。上海铸轧铝板价格从4月低点1.39万元/吨迅速反弹,截至10月23日,价格为1.754万元/吨,创下2018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代表汽车消费的铝合金锭价格最为疲软,但9月以来上涨非常明显。截至2020年10月23日,ADC-12铝合金锭价格为1.46万元/吨,已脱离接近2年来的底部区域。
 
  综上所述,截至2020年11月2日下午收盘,沪铝2012合约近1个月共上涨4.18%,呈现偏强震荡。需求旺季,叠加欧美疫情再次暴发,废铝供给继续受限,叠加家电需求转移至国内,预计直到春节前,库存都可以顺畅去库。电解铝在产产能虽然接近历史高点,但短期不是铝价的决定性因素。预计沪铝将保持强势震荡。
  (作者单位:前海期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