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消费有改善 铜价将走高

   2020-09-07 中国有色金属报
44
核心提示:  8月份,铜价先抑后扬,整体呈现高位震荡走势。8月上半月,铜价震荡走低,海外铜矿生产干扰因素下降,国内冶炼厂检修减少,因
 
  8月份,铜价先抑后扬,整体呈现高位震荡走势。8月上半月,铜价震荡走低,海外铜矿生产干扰因素下降,国内冶炼厂检修减少,因此铜精矿及电解铜供应均回升,而国内处于消费淡季,铜管、精铜制杆企业开工率环比均回落。线缆企业订单减少,空调企业延长假期,国内库存持续回升,铜价震荡走弱,但是数次跌落5万元/吨后获得支撑。
 
  原料供应延续回升态势
 
  7月份,我国铜精矿及矿砂进口量179.5万吨,同比下降13%,环比增长12.6%。1~7月,铜精矿及矿砂进口量1263万吨,同比增长0.34%。7月份,铜精矿进口环比大幅回升,但在去年高基数下,同比仍有较高降幅。8月份,海外矿业生产及运输均基本恢复常态。
 
  7月份,阳极铜进口量继续攀升,我国进口阳极铜9.939万吨,环比增长25.14%,同比增长50.64%。1~7月,阳极铜累计进口量52.129万吨,累计同比增长20.68%。
 
  8月份,国内冶炼厂原料短缺情况显著改善,检修明显减少,产量显著回升。SMM预计,8月份,我国电解铜产量为79.39万吨,环比增长5.92%,同比增幅3.41%;1~8月,电解铜产量为597.78万吨,同比增长3.1%。
 
  7月份,我国电解铜进口量高达55.5万吨,同比增长86.6%,1~7月,进口248.14万吨,同比增长30.8%。由于二季度我国下游消费旺盛,库存持续下降,而海外消费疲软,导致进口窗口长时间打开,造成6~7月我国电解铜进口量大幅增长。而进入7~8月份后,库存分化趋势逆转,海外库存持续回落而国内库存持续回升,进口窗口多数时间处于关闭状态,8月进口铜较7月预计将回落。
 
  下游消费走弱
 
  8月份,终端消费环比继续走弱,但由于疫情导致需求整体后移,因此同比略好于去年。上半年,电网投资加速释放,导致二季度订单超预期,伴随赶工订单完成,且7、8月为电力投资淡季,铜杆订单减少,同时7、8月铜精废价差处于高位,废铜替代效应增强,对精铜制杆开工率造成冲击,7、8月电缆企业开工率连续下滑,SMM预计,8月电线电缆企业开工率为97.02%,环比下降4.6%,同比仍上升5.85%。8月份,精铜制杆企业开工率为75.85%,环比下降0.32%,同比增长0.4%。
 
  家电行业在二季度回暖,但消费恢复相对缓慢,因此需求整体后移,8月铜管订单虽延续季节性下滑态势,但好于去年同期。8月份,铜管企业开工率为79.12%,环比下降6.11%,同比增长6.08%。
 
  8月份,板带企业反映订单略有改善,预计8月铜板带箔企业开工率为65.39%,环比下降0.5%。
 
  整体来看,8月仍处于消费淡季,除铜板带箔企业开工率环比微增外,铜管及铜杆企业开工率环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同时,由于疫情导致今年消费整体后移,铜材企业开工率8月表现整体略好于去年同期水平。
 
  废铜替代效应增强
 
  7月份,我国铜废碎料进口量为7.51万吨,环比增长9.26%,同比下降41.1%;1~7月,铜废碎料累计进口50.573万吨,累计同比下降49%。8月份,海外废铜供应恢复常态,疫情影响明显消退。我国于9月1日实施新固废法,处罚力度明显加大,其中规定将境外固体废物输入境内的,由海关责令退运该固体废物,处50万~500万元罚款,承运人对固体废物的退运、处置与进口者承担连带责任。全球航运巨头达飞海运、马士基、赫伯罗特因担忧受到处罚而向中国发出拒运公告,时间以自2020年9月1日预定离港时间、或9月后抵达目的港为界限。此次规定将造成海外发往国内的废铜减少,进而造成进口废铜价格抬升。
 
  8月份,中国固废化学品管理网公布第十一批废铜进口批文1.45万吨。截至目前,已公布的三季度批文量合计20.33万吨。上半年,固废化学品管理网共下发了涉铜废碎料批文54.17万吨,因此6月末剩余批文约11万吨,叠加7月份发放的第九批和第十批批文,三季度尚有批文剩余约31万吨,预计三季度批文量充足。目前关于新的再生铜资源进口政策尚无确切消息,关注实施时间。
 
  需求方面,8月铜价维持高位,精废价差维持在2000元/吨附近,废铜持货商销售意愿显著增强,废铜替代效应增强,不过由于8月线缆企业订单减弱,也对废铜消费形成抑制。
  (作者单位: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