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新能源领域的进入者而言,生产资质像是一道“护身符”,谁拥有了它便可以在市场上肆意开挂。而已经拥有的企业更视它为“命根儿”,生怕出现半点闪失。
如今,15张独立新建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简称:生产资质)已经名花有主。经历了多重严格审查之后,这些企业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展造车工程。实际上,当前真正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仅有北汽新能源一家,而其余14家企业并未完全取得资质,仅仅是获得了发改委核准。一旦在2年有效期内未实现规划目标且未向发改委申报延期,将自动取消资格。如此看来,所谓的护身符更像是鞭策符。时下,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些企业的实力究竟如何?
第一张资质:北汽新能源
作为第一家获得生产资质小红花的企业,北汽新能源实际上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要的一个分支,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新能源业务,发起并控股的一家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凭此争取到了第一张独立生产资质。
根据发改委的资料显示,北汽新能源项目总投资114950万元,其中利用原有资产16672万元,新增投资98278万元。当规模投产后,北汽新能源将实现年产7万辆纯电动乘用车的产能,其中北京采育基地年产2万辆、青岛莱西基地年产5万辆。在产品布局上,目前北汽新能源已经共推出11款纯电动车型,覆盖B级到A00级、轿车到SUV市场。在销量方面,2016年,北汽新能源整车销售5.16万辆,同比增长156%,在新能源车市销量居首。今年,北汽新能源预计实现17万辆的销售目标,并将经销商网点扩充至350-400家。
第二张资质:长江汽车
当长江汽车获得生产资质的新闻铺天盖地时,业内人士对此看法是“名不经传的企业突然闷声响大雷”了。说起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简称:长江汽车),其实是一个老牌客车厂,前身为杭州公交客车厂。如今风头正劲的长江汽车曾一度被工信部列为“黑名单”。转折点是在2013年,香港五龙集团注资51亿元对其进行了品牌重组,长江汽车才得以重生。
长江汽车作为第二家获得生产资质的企业,同时也是国内第一家非传统乘用车类通过新能源乘用车准入核准的企业。虽然长江汽车目前以生产客车为主,但未来将以生产乘用车为发展重点。
长江汽车项目投资总额为8009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65000万元,建设期利息1145万元,流动资金13945万元。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目前,长江汽车已经在杭州、昆明、贵州建立整车生产基地,同时也在美国建立了海外生产基地。除此之外,在北京、上海建立了研发中心,在天津、辽宁建立了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并在重庆建立了电池材料生产基地。
在产品布局上,去年北京车展上,长江汽车亮相了一款小型SUV,定位为家庭代步车。续驶里程分别为200公里、260公里和300公里三档。此外,长江汽车还计划推出C级、D级乘用车,D级、E级SUV等。
第三张资质:前途汽车
在北汽新能源和长江汽车“先声夺人”之后,前途汽车成为第三家获得生产资质的企业。作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前途汽车(苏州)有限公司(简称:前途汽车)项目总投资20181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41155万元、建设期利息233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58328万元。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
目前,前途汽车已经推出一款高端性能超跑—前途K50,并已进入工程样车阶段,计划在年底实现最终量产,预计每年产销规模为5000辆。此外,前途汽车还规划了一款“微型电动车”,首期量产5万辆的指标将由这款微型电动车占主导。
第四张资质:奇瑞新能源
早在2010年,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奇瑞新能源)便正式成立,其前身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项目组。奇瑞新能源项目总投资204612万元,其中收购资产48449万元、新增投资156163万元。项目达产后形成8.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产能,其中新增6万辆产能。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奇瑞汽车已经有芜湖弋江和山东齐河拥有两大新能源车生产制造基地,最大设计年产能达6万辆和10万辆。此外,奇瑞还将在石家庄、合肥两地新建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年产能可达10万辆。待所有生产基地建成后,奇瑞新能源的年产能将达到36万辆。
在未获得牌照前,奇瑞新能源一直借用母公司的生产资质,相继推出了奇瑞QQ3EV和奇瑞EQ纯电动车型。去年,销售的新能源汽车达2.09万辆。按照奇瑞新能源的规划,今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250Wh以上,纯电动车型续航里程超过350km,百公里加速5秒之内。在产品方面,今年还将推出四款车型,分别为:小蚂蚁电动车、艾瑞泽5e、瑞虎3Xe以及小型电动SUV。此外,预计到2020年,有望实现年产20万新能源产能的战略目标。
第五张资质:敏安汽车
一向低调的江苏敏安也打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招式。去年1月,江苏敏安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落户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整车生产项目总投资25亿元,规划年产能15万辆。其中,B型车规格5万辆,D型车规格5万台,E型车6.5万台。预计2018年建成具备生产能力,同年第一款定位中高端的纯电动跑车下线,续驶里程在220公里左右,售价瞄准35万-55万元,后续还将逐渐推出纯电动SUV产品。
第六张资质:万向集团
一向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销售为主的万向集团获得了第六张生产资质,虽然有些意外,但却又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万向集团从1999年起就开始谋划新能源汽车大业。其间不仅布局清洁能源,还发展电池、电动汽车、天然气发电、风力发电等产业。2014年,万向集团收购了菲斯科(Fisker)汽车公司(现已改名为Karma),成为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敲门砖。随后,万向又与上汽合作成立上汽万向新能源客车公司;而Karma汽车与宝马公司合作,即将推出增程式电动车和纯电动豪华汽车。
可以看出,万向集团主要是通过海外并购等手段获取了新能源电池生产技术及整车生产企业。根据发改委的资料显示,万向集团项目建设规模达产后将形成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产能。据悉,其中包含1万辆Karma增程版混合动力汽车、1000辆纯电汽车、35000辆Atlantic平台系列产品增程版汽车和4000辆纯电版Atlantic汽车。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