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新能源车自燃引安全顾虑?

   2016-04-12 广州日报
51
核心提示:近日,一辆混合动力车在上海某小区停车场自燃的消息引发了消费者对电动车是否安全的担忧。而从媒体披露的照片看,这辆汽车不仅烧

近日,一辆混合动力车在上海某小区停车场自燃的消息引发了消费者对电动车是否安全的担忧。而从媒体披露的照片看,这辆汽车不仅烧得只剩下车架,而且还殃及了旁边的两辆汽车。据媒体公开报道,汽车自燃事件近年时有发生。

记者昨日采访汽车行业相关专家表示,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发展汽车工业的必然趋势,电动车出现自燃现象是发展中存在的个别现象,相关企业需要加大技术攻关,消费者不必过于担忧。而对于新车是否需要购买自燃险,专家给出的建议是新车不必买自燃险。

车主:

停车起火烧得只剩车架

据遭遇此次自燃事件的上海市民王先生透露,去年12月,他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原价27.89万元,补贴4万元,共花了20万元,车子到手才4个月,补贴还没拿到手就发生了自燃事故。

据悉,4月9日晚上9时30分左右,王先生到小区停车场像往常一样把挡位挂好,按了一下一键启停按钮,突然看到前引擎盖处闪起了火光,慌乱中王先生只有“下车”一个念头,而在车上寻找自己的手机过程中,王先生又听到几声响声,伴随着蹿起的火苗,此后车子就开始迅猛起火,最后烧得只剩下车架。

车企:

该事件与电池没有关系

一般情况下,电动车自燃多因为电池。而王先生这辆车先起火的是前引擎盖下前车舱部分,据了解,这辆车是一款油电混动SUV,并非纯电动汽车。据了解,目前事故原因尚未有定论。

记者昨日致电该企业,一位人士表示,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调查报告,因此尚未有任何消息可以透露,但该人士明确表示,此次自燃事件与电池没有关系。

现状:

新能源车自燃并非孤例

而据公开报道,近年,电动车自燃现象并非孤例,包括全球最热门的电动车品牌特斯拉。今年1月,一辆特斯拉ModelS在挪威的一个充电站充电时突然起火,致使汽车被完全烧毁。2015年,6周之内先后有3辆特斯拉电动车发生燃烧事故,燃烧和锂电池有关。2014年,一辆ModelS在多伦多一车库中起火,随后的调查指出问题来自于汽车的壁挂充电器。

专家:自燃仍是个别现象

据了解,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吸引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从而刺激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产量37.9万辆,同比增长3.5倍,中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市场。

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广州举行的国际电动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由于锂电池在电动汽车上大规模使用,但部分锂电池产品的质量在下降,事故概率在增加。他强调,对于电动车的安全风险不能忽视。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乔梁博士昨日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我国汽车工业的一大趋势,但目前出现的新能源汽车自燃现象并不能就说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不行,这些自燃现象仅仅是个别品牌的个别现象,不是主流现象,消费者不必过分担忧新能源汽车的自燃问题。

建议:新车不必买自燃险

记者在采访多家保险公司后了解到,目前各大保险公司并未针对电动汽车推出特别的保险,已经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车主在购买车险方面与传统汽车投保并没有太大差异。“自燃险是属于商业车险的一部分,都是车主自愿投保,除了交强险以外,并没有强制投保的险种。”

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也引起了许多消费者的注意,并考虑买自燃险,对此,车险专家建议,自燃险不是必须选择,新车可不买自燃险,“毕竟自燃险是个费用比较高的险种,例如一辆10万元左右的车,自燃险保费可能要300多元,毕竟新车自燃的比例比较低,但是对于车龄比较老的车,则应该考虑购买自燃险。”

如何应对汽车自燃?

汽车维修师傅告诉记者,汽车自燃难以预料,但总有一些征兆,包括汽车启动突然出现困难或行驶中抖动明显加剧;汽车耗油量比平时突然增大,且没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或者仪表盘不亮、水温过高;同时,自燃一般都有先兆,如车内突然冒黑烟、有焦煳味、橡胶煳味等。一旦出现异常,车主应立即离开汽车。

如何防范应对自燃,业内人士提醒车主,一旦闻到车内有烧焦的异味,或见到机罩盖边隙处和仪表台附近冒烟时,应迅速靠边停车熄火,同时,拨打专业的抢修电话。

其次,就是车内需要长期配备有效灭火器。行驶过程中一旦发生火灾,应尽快报警,并利用随车配备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减少损失;如果火势变大,人员应立即撤离,以防发生爆炸;

第三,就是要常做保养,行车前先行检查。特别是长期没有使用车辆或跑长途之前,都应仔细检查油路、电路问题,防止电路老化而引起汽车自燃。

第四,停车时尽量选择阴凉处,特别是高温时,要检查汽车底盘、两侧有没有易燃易爆物品。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