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中汽协董扬:建议“双积分”政策延后一年实施

   2017-08-15 中国汽车报
61
核心提示:近期,双积分管理办法绝对是汽车行业的焦点。先是今年6月,工信部发布双积分管理办法的第二轮征求意见稿;随后7月25日,工信部运

近期,双积分管理办法绝对是汽车行业的焦点。

先是今年6月,工信部发布双积分管理办法的第二轮征求意见稿;随后7月25日,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郑立新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表示,双积分管理办法正在履行发布程序,将于近期正式发布。

在此期间,美国汽车政策委员会、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和韩国汽车制造商协会四大汽车行业协会联合向工信部致信,希望中国政府延迟发布该办法或放宽要求。郑立新也在发布会上回应称:工信部将对此做进一步研究。

综合从多个部门了解到的情况,双积分管理办法有可能于今年8月正式发布,其中最为人关心的问题是:

在与美、欧、日、韩四大行业协会的博弈中,双积分管理办法是否会有调整,政府部门是否会对此让步?

带着这些热门又有些敏感的话题,《中国汽车报》约访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

问:双积分管理办法会在何时正式发布?第二轮征求意见稿发布后,您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董扬:我从马凯副总理近期参加的座谈会上了解到的信息是,双积分管理办法很有可能于今年8月下旬正式落地。

第二轮征求意见稿发布后,中汽协收集了很多汽车企业的意见,如果双积分管理办法从明年起正式实施,大多数企业困难较大。恐怕只有比亚迪、江淮这样在新能源领域动手早,且没有合资企业负担的车企能够达标。

像北汽这样的企业,尽管北汽新能源发展不错,但是北京奔驰和北京现代准备不足,北汽集团恐怕也很难完成任务。大多数汽车企业希望政策在促进汽车节能减排的基础上,能够长期、稳定的引导企业发展,并给企业留出一定的准备时间。

问:在双积分管理办法第二轮征求意见稿发布后,美、欧、日、韩四大行业协会致信工信部,希望能够放宽标准或推迟实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持什么样的态度?

董扬:欧、美、日、韩四大协会的诉求,我们并不了解,中汽协也与他们没有过交流。

中汽协希望双积分管理办法在实施时间上,能够延后一年。或者是政策在2018年实施,但不做真的考核或者实行积分可结转。我们已经将这些意见反映给工信部,等待最终的结果。

问:一些业内人士判断,双积分管理办法落地后,自主车企的发展将迎来机遇,对此您怎么看?这是否意味着,政府要通过政策上的调整给自主车企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董扬:将双积分管理办法看作是扶植自主车企发展的政策是不准确的。双积分政策的目的是促进汽车节能减排,并且在补贴退坡和截止后,继续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从双积分管理办法中,我们能够看到政府在新能源汽车管理思路上的变化,从之前的鼓励先进转变为制约落后。之前,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要做新能源,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双积分管理办法实施后,要求企业必须发展新能源、必须明确电动化的技术路线,也要求跨国公司将新能源技术拿到中国。

问:之前您文章里的观点是,尽管销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与跨国公司相比还有差距。那么,双积分管理办法能否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

董扬:我国新能源汽车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先发优势并不明显。双积分管理办法如果明年正式实施,合资产品将快速涌入市场,同台竞争的情况下,自主产品能否在技术和可靠性上占据优势,还很难说。因此不能说双积分政策一定会给自主车企带来利好,如果单纯从中外竞争的角度分析,外资产品越晚进入市场,自主车企的空间越大。

当然,我们不能只考虑汽车行业自身的利益,如果从节能减排的角度看,双积分管理办法应尽早实施。

董扬:双积分管理办法实施后,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是新能源车型赔钱卖。我相信政策不会只停留在生产环节,而不去规范销售。

目前看来,双积分管理办法如何处罚不达标的企业,还没有明确的方案。对新能源积分的交易价格,也没有制定标准。从这个角度分析,如果政策明年起实施还略显仓促,因为企业需要看到明确的标准,才能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未来,双积分管理办法实施的过程中,对新能源技术发展、对企业经营思路和经营效益会产生哪些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跟踪。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