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速达电动汽车获新能源牌照引争议

   2017-05-18 能源杂志
61
核心提示:不同于前11张新能源牌照获得者的艳羡与赞美,备受争议的僵尸企业满血复活,迎来的却是一片质疑。在并无巨型企业诞生的三门峡,成

不同于前11张“新能源牌照”获得者的艳羡与赞美,备受争议的“僵尸企业”满血复活,迎来的却是一片质疑。

在并无巨型企业诞生的三门峡,成立了7年的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速达”)无论对于行业,还是当地百姓而言,仍然如谜一般的存在。

不过,随着万人瞩目的“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落地,曾经负面信息缠身的速达似乎即将“沉冤昭雪”。

3月2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关于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辆电动汽车项目核准的批复》,核准速达年产10万辆电动汽车项目。

这意味着,速达成为继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长城华冠、奇瑞新能源、敏安汽车、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云度汽车、兰州知豆之后,第12家获得独立新建纯电动生产资质的企业。

“获得国家生产资质,只是万里长征的开始。我们将严格按照给国家发改委上报的计划,力争在两年内使速达纯电动汽车早日投放市场。”在4月1日的座谈会上,该公司董事长李复活受访表示。

曾经深陷丑闻的速达缘何获取第12张新能源牌照?高调复活的背后,有哪些因素在强势驱动?10万辆电动汽车的指标下,速达又会拿出怎样的产品推向市场?

高调复活

4月的三门峡,春光明媚。来自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三门峡日报、三门峡电视台等市级以上主流媒体记者30多人齐聚速达在三门峡的生产基地,采访报道其年产10万辆电动汽车项目获得国家产资质情况。

这是继去年陷入“僵尸门”事件后,速达首次直面媒体。彼时,陪同出席的还有三门峡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姚发挥,管委会副主任杨文龙,及速达公司董事长李复活、党支部书记薛运成一行。

2016年3月,经济参考报、南方周末等媒体相继爆出速达“五年未造出一辆车”,“没有生产厂房”,“为筹资金民间借贷”,以及占用大量社会资源后“僵而不死”的情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时隔一年,速达却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第12张新能源牌照,打出了一记漂亮的“翻身仗”。

“速达如果在获得资质之前生产车辆,反倒涉嫌违规,因此速达之前不是造不出车,而是不能造车。”面对缘何5年仍未实现量产的原因,该公司副董事长宋泽厚在此次受访时对速达是否“未批先建”给予了正面的回复。

“此外,速达之前虽有意向生产低速电动车,但鉴于政策的不稳定,最终放弃了低速电动车业务。”宋泽厚说。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息显示,速达电动的工商注册地址为三门峡市经济开发区东区(山前、山后村),但这里仅是生产地址。销售中心则位于三门峡陕州风景区太阳路1号,这里正是速达股份所在地。在速达电动的大多数员工口中,速达股份被称为“集团”或“总部”。

自2010年9月成立起,河南速达经过13次股东股权变更,最终形成了董事长李复活持股36.68%、三门峡速达交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3.32%,北京中奥伍福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6%,其他自然人和公司共持有4%股份的股权格局。

地处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处的三门峡,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素以黄(黄金)、白(铝)、黑(煤炭)闻名。工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到近70%,而其中资源加工型产业又占到工业的70%。

电动汽车一度被看作是三门峡市工业转型升级的希望,速达的发展更被当地政府给予了厚望。

2011年,河南省政府已将年产50万套纯电动汽车三大核心零部件和10万辆速达牌纯电动汽车项目列为河南省“弯道超车”战略重点建设项目;2013年,速达入选河南省“百高”企业(100家高成长性企业)。2014年4月,三门峡市主要领导到速达公司调研,要求倒排时间表,确保如期投产达效。

三门峡市国土局公示的土地出让结果显示:2011年3月17日,速达电动车就已经获得省道S314北470277.8平方米(约705亩)工业用地,成交价格为7910万元。不过,此后几年该地块一直未能实现建成投产,速达电动车也一直未有车辆投入市场。这也是速达电动被批“僵尸企业”的主要原因。

据知情人士透露,几年前,三门峡市尝试政府采购的形式,从速达采购了数十辆电动汽车,用于奖励部分政府部门,在当时更成为市区一道奇特的风景。但如今,挂牌“豫M电”的速达电动汽车,却销声匿迹。

资本迷局

速达电动车至今仍是个烧钱的项目。据其《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披露,截止2016年4月30日,速达电动车经审计的收入为0元。

工商资料显示,2014年3月25日,速达电动车注册资本从1.6亿元变更为8亿元,增资高达6.4亿元,李复活增资认缴金额4.67亿元,一举成为速达电动车绝对大股东,持股90.21%。当时约定李复活此次以货币资金出资,认缴期限10年。一年半后的2015年9月19日,李复活出资4.17亿元现金,认缴资本变为实缴。

这4.17亿元缘何而来,不得而知。作为实际控制人的李复活,2015年8月28日挂牌新三板的速达科技,2015年营业收入也才7600万元、总资产仅为3.70亿元。

李复活也曾试图在资本市场融资。2010年9月6日,三门峡速达交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速达科技”)举行启动公司首发上市仪式,与中介机构正式签约,力争在创业板上市。而这一努力整整持续了5年,直到2015年8月28日,该公司才在新三板正式挂牌。

速达科技之后,速达电动车也启动了新三板挂牌计划,增资扩股。一家由利派(上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起的《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壹期)》于2015年8月31日成立,存续期为18个月,计划在新三板挂牌后合适时机退出。

与此同时,涉嫌非法集资的丑闻频频爆出,其主角则是李复活实际控股的另一家企业——三门峡速达交通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速达矿业”)。

“速达许诺给予我们最低4分最高1毛伍分的利息。如今不仅利息不能兑付,而且到期的本金也成了泡影。要知道,这些几拾万元、上百万元甚至超千万元、上亿元的投资中,有一大部分是我们从银行贷款、亲朋举债而来。”在举报速达矿业涉嫌非法集资的帖子中,举报人实名如上反映。

据悉,有关速达交通矿业涉及民间借贷纠纷一案,涉及人员众多,范围广泛,其融资网点涉及周口市、许昌市、商丘市、驻马店市、开封市等河南省内及山西、陕西临近多个市县。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根据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方城县人民法院、三门峡湖滨区人民法院、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公开判决信息显示,自2012年起至今,涉及速达矿业的民间借贷纠纷至少结案十余起,并均已速达矿业败诉收尾。

而最新一起的民事判决则刚刚于3月27日在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结案,作为该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的李复活并未作为原审被告现身,而是由其委托代理人、该公司员工申辉到庭参加诉讼。

记者还注意到,在人民网的《地方领导留言板》中,官方对此事件做出的回应是: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省市政府重点工程,并无面向社会集资现象。矿业公司自整改后至今,由于资金紧缺,对于群众交纳的资金尚未全部解决,目前正在努力解决中,具体解决办法一是转让或出租矿业公司林权筹措资金还款,二是同意转让下属公司河南绿源电动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的部分股权以筹措资金还款。

入股公司卷入传销案件,对此,宋泽厚回应称:速达此前并未进行过正式的招商,仅有意向招商行为。另一方面,速达董事长李复活此前确实持股三门峡速达交通矿业有限公司股份超80%,后卖掉股份用于投资速达电动汽车,因此在股权架构更换而公司名称并未更换的情况下,该矿业公司后期的集资行为被误解并转嫁到速达头上,这让速达很是尴尬。

鲶鱼效应?

宋泽厚透露,速达的生产基地将在2018年6月建成投产,总占地面积为三千多亩,后续将逐步打造成三门峡电动汽车产业园。

据悉,速达已研发生产了纯电动三厢和两厢两款产品,最高时速可达150Km/h,续航里程300公里以上。售价方面,补贴之后约在十万以下。两款产品预计2018年同步亮相上市,届时速达也将启动招商。

对于产品的销售区域及模式,宋泽厚称会优先投放产品到河南省,再逐渐辐射全国。在销售模式上,公共和私人区域销售、分时租赁均会考虑在内,短期目标是2019年产量2万辆。

一派欣欣向荣的速达是否在被列入“僵尸企业”名单的几年中卧薪尝胆,通过改革获得了新生,仍存质疑。但全行业出现这种苗头却更加引人担忧。

“国家依据《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放开一道缝隙给新进入者,目的是放几条鲶鱼进来,搞活新能源汽车行业,而不是让不合格者浑水摸鱼地进入行业。”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在知名车企北汽新能源拿下第一张生产资质后,至今已有12企业获得了这一入门函件。发改委发牌的速度明显加快。

2014年1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刊文就《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的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对新建电动车公司的资产和资金不再有具体的数额限制,并向众多造车团队敞开了大门。

此后,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在2015年6月2日发布《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并于当年7月10日正式受理申请。

2016年8月12日,工信部在公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中对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品的准入规定进行了全新修订,进一步放宽了准入条件。

对此,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新进入的企业在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后,会起到刺激传统车企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反之也有可能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多种落后的“生意”接踵而至,包括使用柴油机发电给电动车“补电救援”、传统车简单“油改电”等,都给以节能减排,技术上要弯道超车为目标的新能源汽车蒙上了阴影。

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50.7万辆,占新车销售比例的1.8%,保有量达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逐渐从蓝海迈向红海。

与此同时,受新能源补贴退坡以及前5批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推倒重审的双重影响,今年开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遭遇“倒春寒”,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30.5%。

“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完成退坡,新能源企业将完全依靠产品说话。”在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田永秋看来,今明两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阶段。

随着发改委审批新能源资质的步伐持续加快,包括合资公司江淮大众,低速电动车企河北御捷、富路、唐骏,以及跨界车企乐视、车和家、游侠、小鹏、奇点汽车等互联网大军也在为争夺新一批“新能源牌照”做最后冲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