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及其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迅速,截至到2016年底,我国电动汽车销售量和公共类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均领先于世界水平。对于电动汽车而言,比电池电量更为重要的其实是充电配套设施。在数据为王的互联网时代,率先对充电基础设施进行布局,无疑具有极强的战略意义。
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是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背景下,充电设施发展迅速,众多企业纷纷入局,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能智能)亦是其中一员。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鲁能智能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全资子公司,专注于电力机器人、电气自动化产品、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等智能电网高端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主要围绕设备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项目总承、运营管理、运维服务五大模块开展业务,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鲁能智能如何认识并布局,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回答。
2017年后充电设施行业进入新阶段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都要经历一个成长、发展、成熟的过程。充电基础设施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深受国家大环境的影响,也经历了从曲折走向光明的过程。据鲁能智能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杨勇介绍说:“2013年以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处于发展期;2013—2014年,我国充电设施行业处在一个上升期,用户对整个行业的认知逐渐提升,产品问题亟待解决;2014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开始恢复正常状态,逐渐步入正轨;2015—2016年,我国充电设施行业走出红海、迈向蓝海,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7年以后,我国实现了充电设施行业从导入期迈向平稳增长期,处于一个稳定状态”。
事实上,过去几年,我国公共充电桩的建设速度还远远达不到预期,充电桩对不少企业或者资本来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投入成本高、投入时间长,想要在短期内实现回报很难,想要盈利更是难上加难。再加上土地资源、地方保护等问题,想进入新能源充电设施建设领域并不容易。因此造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新能源汽车的热销城市,其充电桩的数量与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比例严重失衡。
直至2015年,我国充电设施建设开始取得快速突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2016~2017版》指出,2015年以来,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私人购车比重的增加和各地促进政策的出台,极大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充电设施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一些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科技公司,以及社会资本的介入大大增强了产业活力,形成了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的产业格局。
鲁能智能加快充电设施战略布局
2016年,中国在继续保持电动汽车世界第一的市场地位的同时,也成为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最快的国家。2016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超过50万辆,增速同比超过50%,保有量接近100万辆。同时,在电动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的带动下,充电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也加快了脚步。据数据统计,截至到2016年底,我国公共类充电桩建设、运营数量接近15万个,相比于2015年末4.9万个净增2倍以上,保有量全球第一。根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超过430万个用户专用充电桩,50万个分散式公共充电桩。而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国内公共充电桩建成数量为14.1万个,从目前完成的情况来看,距离目标还有很大距离,意味着充电桩市场还有着巨大市场容量,前景相当广阔。
面对充电设施十亿级市场这块大蛋糕,鲁能智能积极布局,始终走在前列,加快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截至到2016年底,鲁能智能已建桩2万多台,除了西藏、云南、贵州、哈尔滨、港澳台以外,鲁能智能的充电桩遍布全国各地,由各地的充电设施运营商进行统一管理。8月23日,在第九届上海国际充电站(桩)技术设备展览会上,鲁能智能携群充式充电系统、便携式智能交流桩等系列产品,以智能化产品、个性化方案的1+1模式全方位展示了鲁能智能在业内的实力担当和品质保障。尤其是群充式充电系统一经亮相赢得众人关注,该系统利用智能功率动态分配技术,可以同时满足不同规格电动汽车充电需求,而且可以根据不同应用环境的充电需求灵活调整充电策略,最终实现不同品牌和大小车辆共享一个充电系统,安全稳定、灵活智能、友好扩展便是其最好的标签。
鲁能智能能够在众多充电桩企业中脱颖而出,能够在充电设施行业占据一席之地,部分因素归功于鲁能智能拥有自己固定的三类客户:一是大的运营商,比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二是政企市场,比如涉猎公交车和物流车领域;三是中小型运营商,鲁能智能为他们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实现一站式服务。鲁能智能十年磨一剑,从2008年开始进入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领域到现在,通过系统级解决方案提供商、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商、专业化技术服务商、新能源互联网运营商四位一体,为用户带来完善的电动汽车充换电一站式服务,助力用户享受未来绿色生活。
充电设施行业问题突出如何解决?
快速发展无法掩盖行业存在的问题。杨勇认为充电设施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包括建设用地难,运营补贴标准界限模糊,充电效率不高,故障率高,使用率低,以及充电设施运营商存在“跑马圈地”建空桩的行为等。事实上,充电设施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极具魅力的同时又充满挑战。充电基础设施在发展迅速地同时出现了种种问题,如在充电设施建设方面主要是电力接入周期长和成本高、核减表安装困难、用地难、私人建桩物业配合度、报桩立项备案流程复杂周期长等问题;在充电运营服务方面主要是支付互联互通和车桩新老标准切换问题、充电安全性问题、燃油车占位、充电设施布局不合理、用户找桩难、设施利用率低、且充电运营企业难以盈利等问题;在行业发展方面主要是行业门槛低导致的市场乱象问题,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对此,鲁能智能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设优质的服务网络;第二阶段是需求相应、有序充电,以智能微网的方式,通过分时电价和消纳分布式能源;第三阶段是优化配置,能源共享,努力实现充电设施与智能微网的双向互动。
当前,充电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充电桩企业在现有情况下是如何升级迭代保持市场活力?对此,鲁能智能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精彩的答案。他们认为做好专业化运维,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以及紧跟趋势,找准需求快速升级产品和服务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杨勇还表示,未来充电技术将向大功率柔性充电和中小型无线充电等方向发展,“互联网+充电”将有利于充电桩布局,方便与用户进行深度交互。此外,能源互联网充电和源网荷的协同发展,也将有利于新能源的就地消纳,促进智能微网与电网的能量交互共享。
鲁能智能始终秉持以“能源互联、设备共享、安全防护”为理念、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创新业务模式,致力于为用户创造最大的价值。杨勇相信未来在政府的规划下,在充电设备制造商、充电设施运营商以及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将迎来曙光、迎来爆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