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为何新能源车企纷纷长三角建厂?

   2017-06-28 智通财经网
63
核心提示:在中国传统汽车产业版图业已形成3+3为主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区域中,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集群区已抢占了新能源汽车布局和发力的

在中国传统汽车产业版图业已形成3+3为主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区域中,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集群区已抢占了新能源汽车布局和发力的制高点,一路领跑。

乐视超级汽车在德清县莫干山经济开发区建设汽车生态小镇“雷声大雨点小”后,与此不远的杭州余杭经济开发区正兴起一座“新能源生态小镇”:第一个以非传统汽车身份博得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并布局全价值链的“激进者”——长江汽车,已把总部定都余杭,继云南、贵州生产基地外的余杭基地规划产能5万辆,计划投资51亿元,已投近30亿元。

悄然间,长江汽车俨然成为长三角乃至中国新一轮造车实际投资最积极最实在的初创公司,暂去“之一”。离余杭经济开发区不远的萧山经济开发区,另一浙商鲁冠球鲁伟鼎父子的万向集团已规划5万辆增程式纯电动乘用车基地,此前一直声称不会贸然进军整车制造领域的中国汽车零部件领军大佬——万向,是第6个“不声不响”拿到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造车新势力。万向端出的造车投资是27.5亿元。

在离杭州不算太远的莫干山经济开发区,有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乐视投资的莫干山基地,此前称首款超级电动车预计在2018年一季度投产,计划产能是40万辆,计划投资200亿元。虽然乐视造车之路比故事还曲折,但贾跃亭那句“即使万劫不复,乐视也要造车”,让人回想起李书福当年那句“请给吉利一个失败机会”,事实证明,汽车界的“偏执狂”和“疯子”不可小觑。

作为中国第一大经济强人朋友圈的长三角都市圈,荟萃近半数中国经济百强县,聚集100多个年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包括上汽集团、吉利集团、万向集团、长江汽车、众泰集团以及东风系客车、卡车、乘用车等在内的数千家巨人型企业。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长三角”城市群30城,争相成为清洁新能源汽车的宝地、福地。在上海,中国第一车企上汽投资数几十亿元的上海新能源汽车基地,产能为5万辆。

在南京,有FMC的南京基地,计划产能30万辆,规划投资116亿元;有博郡汽车的南京基地,计划产能10万辆,计划投资100亿元;有投资数几十亿元的上汽乘用车南京基地,产能5万辆。

在苏州,有第3家拿到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长城华冠苏州基地,计划产能5万辆,规划投资20.2亿元。

在无锡,有凯龙东方无锡基地,计划产能15万辆,规划投资30亿元。

在常州,有车和家的常州基地,计划产能30万辆,规划投资是50亿元;有第一个拿到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北汽新能源常州基地,计划投资11.5亿元。

在嘉兴,有第13个拿到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浙江合众汽车嘉兴基地,产能5万辆,计划投资11.6亿元。

在台州,有沃尔沃汽车台州路桥基地,计划是生产传统+新能源汽车,2019年首款纯电动投产,年产能20万辆。

在金华,有零跑汽车金华基地,计划产能是5万辆,规划投资是25亿元。

在温州,有威马汽车温州基地,计划产能是20万辆,规划投资是67亿元。

在合肥,有江淮汽车合肥基地,新能源汽车计划产能10万辆;还有堪称是第15个拿到生产资质的江淮大众合肥基地,产能36万辆,投资规模是60亿元。

在淮安,有第5个拿到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江苏敏安汽车淮安基地,产能5万辆,投资规模是25亿元。

在芜湖,有第4个拿到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奇瑞新能源安徽芜湖基地,产能8.5万辆,投资20.4亿元。

在铜陵,有智车优行铜陵基地,计划产能20万辆,计划投资规模是8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长三角城市群的30城中,有14城已拿到或规划有新能源汽车项目,已拿到稀缺的“15张准生证”中的8张,涉及新能源汽车项目20个,累计计划产能279.5万辆,累计计划投资715.2亿元。

毫无疑问,长三角正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集群的“金三角”。这里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快速积聚的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以其特有活力强有力地推动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众多投资家的目光,成为吸引新能源汽车资本与技术的强大磁场。

在中国传统汽车产业版图业已形成3+3为主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区域中,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集群区已抢占了新能源汽车布局和发力的制高点,一路领跑。

以长春为中心的东北集群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集群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三角集群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集群区、以重庆为中心的成渝西部集群区,需要提档换速,加大油了!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