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烟台“十三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编制

   2016-11-18 胶东在线
60
核心提示:按照省《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和市《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意见》(征求意见稿)的要求

按照省《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和市《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意见》(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市发改委主要负责制定充电设施发展规划和推动充电设施建设。

一、充电基础设施规划编制情况

国家和省高度重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和住建部联合印发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提出了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用地、用电、财政价格等方面的保障措施。省里着手制定《“十三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管理办法》,已征求各地市意见。

我市《“十三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按照省发展改革委的要求,由我委会同市经信委、规划、国土、环保、交通、城管等有关部门和国网烟台供电公司编制,已编制完成,上报省发展改革委。

(一)编制的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一是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国家、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发展战略部署,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市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因地分类实施,强化政策引领,鼓励社会参与,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与发展,加快充电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高效,服务多样、功能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

二是基本原则。坚持科学谋划、满足当前、适度超前、稳步推进的原则;坚持“专用和自用为主、公用为辅,快慢结合、分类落实”原则;坚持市场主导、多元化投资、示范引领的原则。

(二)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参照加快发展地区中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公共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比例不低于1:7,城市核心区公共充电服务半径小于0.9公里制定。原则上,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比例不低于10%,每2000辆电动汽车应至少配套建设一座公共充电站。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148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2.4万台,以满足全市2.14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三)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一是投资估算。“十三五”期间,充电基础设施估算总投资约12亿元,其中充电站投资8亿元,充电桩投资4亿元。

二是社会效益分析。规划实施后,按电动汽车产销量目标计算,从2016年至2020年可实现累计充电电量超过1.2亿千瓦时,节约替代燃油超过3.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10.5万吨,拉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值超过16亿元,电动汽车产值超过50亿元。

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一)已建成投运情况。截至2015年,我市共建成投入运营充电站5座,分散式交流充电桩36台,分散式直流充电桩14台。

其中国网烟台供电公司在高新区马山建成投运公交车专用充换电站1座,设置换电车间一座,可同时满足2辆车换电,安装8台直流充电桩,15台交流充电桩;在沈海高速栖霞服务区、福山服务区城际快充站4座,安装16台直流充电桩;市区安装分散交流充电桩36台。

市公交集团在公交场站安装分散式直流充电桩14台。

(二)2016年建设情况。2016年主要建设充电站54座,包括公交专用充电站、城际快充站(高速服务区)和公共充电站;15台分散式直流充电桩。

其中国网烟台公司建设51座充电站,目前已开工建设10座,开展前期工作41座。

市公交集团建设3座公交专用充电站,安装15台分散式直流充电桩,目前正在开展变电设施增容工作。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加强规划衔接工作。将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有关内容纳入城乡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常规公交规划及城乡配电网规划的衔接。

(二)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已落实的充电站建设计划,已开工项目的保证进度,已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加快手续办理尽早开工建设。同时,督促国网烟台公司开展“车联网”平台数据接入工作,便于用户线下快速查找充电桩位置、充电实时数据,并采用多种便利的结算方式服务于民众。

(三)加大我市电动汽车示范和推广应用力度。从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市内环卫车、政府公务用车和企业商务用车等入手,抓紧开展电动汽车试点示范推广,以车带桩,以桩带车,推动充电设施的快速发展。

(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关部门、企业和新闻媒体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政策、建设动态等的宣传,让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充电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引导消费者购买使用电动汽车。加强舆论监督,曝光阻碍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损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为,形成有利于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舆论氛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