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充电桩新旧标准转换中的尴尬

   2016-08-03 中国质量报
56
核心提示:上月,家住北京的王先生买了辆电动汽车,高兴之余,苦恼和麻烦接踵而来。从有车那天起,他的手机里就装了3个充电桩查找APP,兜里

上月,家住北京的王先生买了辆电动汽车,高兴之余,苦恼和麻烦接踵而来。从有车那天起,他的手机里就装了3个充电桩查找APP,兜里揣着6张充电卡。他无奈地告诉记者,充电好麻烦,不同的地儿,电桩经常都不兼容。

与王先生一样,前不久,张先生充电时,电充满了,充电枪拔不下来了。“我们也遇到充完电枪头拔不下来的情况,哪怕4S店把车的挡板拆下来也拔不下来。”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强在近日召开的首届中国充电桩创新峰会上也反映这个问题。其实,以上所有的烦恼,都归咎于新旧充电桩标准不兼容。

记者了解到,2015版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新标准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按规定到2017年12月31日前完成旧充电桩改造。充电过程中之所以遇到很多麻烦,是因为2011年版老标准与2015版新标准不匹配,老标准的车插在新标准的桩上,充电枪必然被锁住。

部分旧桩即将下岗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副主任、充电桩新国标的主要起草人刘永东在峰会上表示,今年最重要的工作是2011年版与2015版标准实现升级转换。

首先鼓励车、桩改造。他说:“为了保证所有车都能充上电,要求各运营商根据各地方需求保留一定比例的旧桩,来满足旧车的充电要求。”

其次要开展标准宣贯,加强沟通。充电的物理电气互联互通是电动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相互配合的结果,车企和充电设备制造企业在学习标准时要研究双方的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协同。

刘永东强调,要建立统一的检测认可机制。据介绍,目前社会上较多的检测认证机构存在实施规则不统一、检测程序不一致、检测平台不规范的现象,可能会导致充电接口互联互通检测认证结果不一致。针对这一问题,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建立充电基础设施统一的标识认可机制,建立包括兼容性、安全性和电磁兼容的统一标识内容;制定统一的检测规则、抽查规定、标识管理等规章制度;制定兼容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和电磁兼容测试等国家标准;规范各检测认证机构的测试平台等一系列手段,来构建统一的检测认可体系,为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的充电物理电气互联互通保驾护航。

另外要建立设备企业备案制度,规范市场秩序,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要建立充电设备行业规范条件。对充电设备制造企业中具备一定的生产条件、技术能力和售后服务体系,能够保障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满足充电设施兼容性、安全性和电磁兼容指标规定的企业进行备案,向社会公告,引导行业自觉遵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刘永东说,新国标落实和互通互联的路线图是清晰可实现的。即到2017年12月31日前完成改造任务,部分年限较短的旧桩也要在这个节点完成改造,而年限较长的旧电桩不再改造而逐步废弃淘汰。虽然这个标准不是强制性标准,但有关国家规定要求自2016年7月1日上目录的新车必须是新国标,也就是说,从2016年12月31日以后,不再销售2011版标准的电动汽车,新安装的充电设施必须符合2015版标准。这一规定实际是在倒逼车企和电桩相关企业必须执行该标准。

桩企积极升级改造

2011版标准刚刚实施不到4年,2015年新标准就开始升级,这对于刚刚起步的电动汽车产业是个考验。在峰会上,业内人士热议的话题也是充电桩标准落地。

记者采访中也发现,很多电动汽车车主并不知道充电桩新老标准问题,他们更多关心的是充电桩少、充电难、车位占用的实际问题。对此,普天新能源(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峰指出,要加大宣传力度,保证消费者对新旧国标充电设施的知情权。联合电动CEO曹刚指出,解决车桩不兼容、APP不一致的问题,首先要达到平台信息共享,让消费者有明明白白消费,这样才能推动电动车的消费者放心使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车企和运营商都在抓紧充电桩转换改造。据刘峰介绍,目前普天新能源在深圳、北京在建的新桩都是新国标的,2015年以后的旧桩正在积极的改造,基本年底改造完成。据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强透露,目前国家电网、北京公交,几家大企业将按照新国标要求共同开发一套符合新标准又能新老兼容充电系统。

特斯拉公共政策和充电设施总监高翔认为,像各个加油站一样,充电桩是为所有电动车主一对一服务的前沿,新国标强调互联性、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支持新的国标,特斯拉以长痛不如短痛的态度,对新车进行改造,也有旧车改造适应新国标,应对所有车在新国标设备上能够充电。在宣传上,特斯拉特别推出了充电伙伴计划,以新国标为基础,让用户未来有大量的站点可以充电。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