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冬奥会期间,如大规模使用新能源汽车,车辆将面临-20℃至-30℃的低温工作环境,此时,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将变差,容量和寿命也会衰减。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近日,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在“面向冬奥环境的新能源汽车与低温电池技术成果发布会”上给出了答案。
在科研团队的努力下,北京理工大学、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和美国EC POWER公司合作,开发了超低温区域带自加热技术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产品,并进行产业化量产。
据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北京市新能源汽车联席会专家组首席专家孙逢春介绍,该电池系统可适用于更低的温度,-30℃时基于自加热的方式在几十秒内使电池温度上升到0℃以上,从而激活动力电池的正常应用,该技术通过物理方法解决电池低温问题,适用于各种电池体系,彻底解决了电动汽车在冬季续驶里程急剧下降、无法启动、衰减、安全隐患等诸多难题,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据悉,全球首批全气候电动汽车将于今年12月底发布,然后前往漠河等高寒地区进行-45℃左右的实验。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