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之前,北京全市将有60万辆电动汽车奔驰在路上。为此,北京市将设置43.5万个充电桩,在私人自用领域,将基本实现“一车一桩”。昨日,本市发布了《北京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2020年)》,市民可登录市发改委网站查询。
现状已建成充电桩2万多个
北京电动汽车推广应用规模居全国前列。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市累计推广应用电动汽车3.59万辆,仅2015年就新增电动汽车2.35万辆。其中,公交、环卫、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1.62万辆,个人及单位购买1.97万辆。
如此规模,自然会需要更多的充电设施。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市累计建成5座大型换电站及2万多个充电桩,保障不同领域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其中,在公共服务领域,在公交、环卫、出租等专用停车场站内,累计建成234处、约3700个充电桩。在私人自用领域,居民小区的个人固定停车位上累计建成约1.2万个自用充电桩;在大型商圈、写字楼、高速公路服务区、P+R停车场、加油站等公共停车区域,累计建成500余处、约5000个公用充电桩。
同时,截至2015年底,京津冀区域京沪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全线建成。
规划充电桩布局将适度超前
经测算,到2020年全市电动汽车应用规模将达60万辆。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这个数据进行了拆分。其中私人电动小客车需求约45万辆;公共服务领域电动汽车需求约15万辆。
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公交领域电动汽车需求超过1.5万辆;出租领域力争更新车辆全部电动化,按照6年更新的标准,平均每年更新1万辆;租赁领域电动汽车需求超过4万辆;公务、物流等其他领域电动汽车需求约4万辆。
根据各应用领域电动汽车对充电设施的需求,2016年到2020年,本市需配建电动汽车充电桩约43.5万个。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本市的充电桩将“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到2020年,在私人自用领域,将基本实现“一车一桩”,满足私人小客车的基本充电需求;而在社会公用领域,推进充电设施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形成不含山区的全市范围平均服务半径小于5公里的充电网络。
在很多老旧小区,买了电动汽车尝鲜的业主只能靠“飞线”充电。针对这种情况,这份规划里也有引导政策。
其中,对具有固定停车位及电源条件的,本市将实现全部小区电源条件到车位,随时可建充电桩,落实电动汽车整车企业主体责任,坚持“一车一桩”,推进自用充电设施建设。
而对于没有固定停车位、有电源条件的,将实现全部小区的公共管理区域配建充电设施,鼓励充电服务、物业服务、开发商等企业参与居民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向用户适当收取服务费。对无固定停车位、无电源条件的小区,将通过充电桩共享等方式缓解充电难题。
重点核心区充电半径不到1公里
到2020年,城市核心区、通州新城、亦庄、延庆冬奥区域等重点区域充电服务半径将小于0.9公里,建成全国电动汽车示范推广引领区和充电设施建设样板区。
为实现这一目标,具备条件的既有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及社会公共停车场,应按不低于10%的车位比例建设充电设施。新建及改扩建各类建筑物应按以下标准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条件:居住类建筑按照配建停车位的100%规划建设;办公类建筑按照配建停车位的25%规划建设;商业类建筑及社会停车场库(含P+R停车场)按照配建停车位的20%规划建设;其他类公共建筑如医院、学校、文体设施等,按照配建停车位的15%规划建设。
具备条件的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应结合单位电动汽车配备更新计划以及职工购买使用电动汽车的需求,利用内部停车场资源,规划建设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和充电设施,并将配建充电设施情况纳入节能减排考核奖励范围。
未来5年,本市还将重点建设延庆“冬奥电动汽车示范区”和京津冀“城际快充示范区域”,推进北京新机场充电设施建设。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将立足京津冀一体化建设需求,推进京津冀国家级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配套建设,率先形成联通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平均服务间距不超过50公里的充电设施城际骨干网络。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