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新规解读:废电池污染防治该如何落实?

   2016-12-30 商业电讯
58
核心提示:近几年,随着我国能源危机加深,民众环保意识增强,动力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在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逐步成熟,动力电池逐步降低成本的

近几年,随着我国能源危机加深,民众环保意识增强,动力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在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逐步成熟,动力电池逐步降低成本的背景下,各大企业纷纷扎堆投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搅起的浪花愈来愈大,如何解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时期退役动力电池的流向,如何防治如潮水般涌向市场的废电池带来的二次污染,亦成为当下一大热点。

12月26日,为完善环境技术管理体系,指导污染防治,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引导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发布公告,即日起开始实施《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下简称“<污染防治政策>”或“政策”)。该政策适用于各种电池在其生命周期内产生的混合废料、不合格产品、报废产品和过期产品的污染防治。下面本文将就该政策中某些值得注意的信息进行以下解读:

推进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系统

政策中表明,我国将“逐步建立废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等的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置过程的信息化监管体系,鼓励采用信息化技术建设废电池的全过程监管体系”。目前,我国废电池回收体系建设尚未完善,大部分废旧动力电池落入非法经营的小作坊中或被消费者闲置、抛弃,因环保部门想要通过对电池整个生命周期的监控的需要,建立溯源监管系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据了解,邦普集团在废电池的回收利用过程中,为每个废旧动力电池都配有溯源码,从接管废电池的那一刻直到其被转化再利用,都能够在监控之中,有迹可循。通过溯源监管追踪已报废或即将报废的电池流向,不仅可以避免废电池以“狸猫换太子”的形式再次流入市场,又能够提高我国废电池回收量,使鼓励废旧电池回收、防治废电池污染工作不再停于表面。

该政策规定电池生产企业为电池回收责任主体

政策第二章第二条提及“鼓励电池生产企业履行生产者延伸责任”,这明显体现了“谁家孩子谁抱走”的原则,电池生产生产出数额庞大的电池,自然要对其报废后带来的问题负责。但在终端产品比如新能源汽车中,电池作为其核心零部件,整车生产者也应对这一危险源担起责任。由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收益不明朗且复杂困难,在运输、拆解等环节若无专业技术和资深经验,更易产生安全问题,绝大部分主机厂和电池生产商皆不愿主动背上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这口“锅”。目前,合资企业在国外皆有义务承担高额的生产者责任延伸所必须缴纳的环保处理费,但是到了中国,不但不向中国缴环保处理费,还要以竞标的形式向回收处理企业收取高额的资源费。如此一来,回收利用企业为环保事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却被一再榨取利润,最后只能通过压低技术来降低成本。最终不但阻碍了回收企业的发展,更是对中国环保事业带来极其不利影响。而最近各项相关政策表明,国家领导愈加重视,也将会逐步布局在中国推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只是推动的范围和力度不能一步到位,必须经过各方的商榷与逐步的实践,相信推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定并非流于形式,而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动力电池运输前不能拆解,须经过专业包装后运输

政策规定,收集过程中废电池应采取有效的包装措施,废锂离子电池运输前应采取预放电、独立包装等措施,废旧电池在运输过程中起火、爆炸的事件并非鲜有,因为若废旧电池存在包装不规范或有破损的情况,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漏液、短路甚至起火爆炸。所以,为防止运输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泄漏造成污染,或因撞击或短路发生爆炸等引起的环境风险,应保持废电池的结构和外形完整,严禁私自破损废电池,而且包装前应进行放电,包装应防泄漏,并且采用独立包装。因此,包装运输绝不可大意,交托给具备资质和技术能力的回收处理企业是个较为保险的做法,而早在2016年初,工信部发布《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规范条件》并提及将认定、发布符合该规范条件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名单。只要名单一出,便可打消在合作过程中各方的顾虑,促进电池生产商、主机厂与第三方专业回收企业的合作,结合本次环保局出台的《污染防治政策》,定能落实废电池污染防治和循环利用工作,大力推动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形成闭合循环的发展模式。

4S店不可长期存放废电池,须交有资质企业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中规定废电池的贮存场所应定期清理、清运。大量的废电池在长期存放中亦会发生外包装老化、破损的情况,若存放场地存在不安全因素,极易造成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事故。这就意味着,类似4S店等有机会长期储存废电池的地方将不再允许长期存放,但由于4S店一般不会有专业的、规范的废旧电池回收处理技术,到达清运期的废旧电池还是要通过生产商或第三方回收企业进行专业的处理。此处,还是得期待工信部的回收企业白名单目录尽快发布,以帮助4S店、电池生产商和整车企业找到可靠的合作伙伴。

淘汰落后企业,推进机械化和自动化拆解

政策强调禁止人工、露天拆解和破碎废电池。从电池箱到电池模组再到电池单体,每一个拆解环节都需要安全的操作环境和专业、规范的技术。人工拆解废电池不但会给拆解者带来生命危险,更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危害,露天拆解更会导致有害废气、废液及废渣进入环境中。既然不允许手工拆解废旧电池,那么拆解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将势在必行。然而我国具有回收资质的企业已是屈指可数,目前是否存在具备机械化和自动化拆解资质的企业呢?据了解,邦普集团从2011年启动动力电池回收技术研发团队,已率先在全球范围内成功开发出第三代自动化拆解工艺及装备,已达到分钟级自动化拆解水平。具备高端设备的专业回收企业并非挑灯难寻,只是凤毛麟角。但唯有推进机械化和自动化拆解,才能提高回收效率,推动废电池无害化回收,我国回收企业必须大力推进技术研发,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结局。

鼓励定向循环利用和逆向拆解技术

政策第七章表示,“鼓励研发自动化、高效率和高安全性的废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模组分离、定向循环利用和逆向拆解技术”。关于此项政策,相信许多人会问:何为“定向循环”?“定向循环技术”由邦普集团首次提出并申请商标与专利,据邦普战略发展部总监余海军介绍,定向循环不仅仅是是一种应用在电池循环领域上的创新技术工艺,更是一种可运用在整体产业链的商业模式。其基本模式是“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原产品”,形成电池全生命周期绿色、高质的闭路循环系统,真正实现废电池“从来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定向路径。

利用此类三元前驱体制备所得的三元正极新材料具有储能密度高、循环寿命产、性价比高、加工性能好等优点,因此,国家鼓励定向循环利用和逆向拆解技术,是既能降低电池生产和整车生产的成本,又能达到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的一石二鸟的举措。但对于一直从事电池生产和整车制造的电池生产商和主机厂来说,想要投资建设此类技术设备还是颇具难度的,第一技术成本太高,第二需要多年的研发和实践。与具备资质的第三方回收企业合作,是一个能够实现电池生产链上下游共赢的选择。

总而言之,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产业化,进入市场竞争期,众企业忙于瓜分这块大蛋糕的背景下,《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不仅为解决后续而来的报废动力电池污染问题作出了技术规范,指明了发展方向,也是为电池生产商、整车企业、回收企业和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废旧电池污染不容忽视,各方必须加快布局,加大监管力度。同时,也让我们期待工信部能够尽快推出符合《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规范条件》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名单,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尽责,才能落实废电池污染防治工作,实现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