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比亚迪销量公布,其与特斯拉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销冠之争结果已出。最后,比亚迪以22.95万辆的成绩,不敌特斯拉的36.75万。这是比亚迪近5年来新能源车销量首次低于特斯拉,将全球新能源车销冠位置让出。
『比亚迪2019年12月销量快报数据』
销冠易主并不意外
这一结果并不没有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此前2019年比亚迪新能源销量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转折,时间点是在7月。2019年上半年,比亚迪公布其销量数据显示,2019年前6月比亚迪累计销量新能源车14.57万辆,同比增长94.5%。当时已经低于特斯拉的15.3万辆。不过外界猜测,下半年随着比亚迪系列车型的推出,实现反超也不是不可能。比亚迪在2018年就是凭借最后一个季度销量实现的反超。
『比亚迪e2』
但随着新能源车补贴下调,比亚迪的新能源车销量在2019年7月出现了当年首次同比下滑,为16567辆,同比下降11.84%。彼时外界认为,这很大程度在于新能源补贴新政的实施,一般来说,政策变动初期对销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018年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不过随后半年时间,比亚迪月销量都出现同比下滑趋势。
另一边,随着特斯拉产能的提升,其销量也在不断增加,最终2019年全球交出了36.75万辆的成绩,创造新记录。其中,Model 3是年度最佳销量单品,全年实现销量30万辆。全球新能源销冠位置易主成必然。
特斯拉的“进攻”
如果说2019年对于特斯拉来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那么2020年可能会走的较为平坦。2020年1月7日,特斯拉国产Model 3车型正式开始交付,新车补贴后售价突破30万,达到29.905万元,被市场看好。
『国产Model 3』
外界认为,这将给比亚迪带来更多的压力。2020年第二季度末/第三季度初,比亚迪汉新能源版本计划上市,新车定位中大型轿车,或与特斯拉Model 3有一定竞争关系。此前比亚迪唐新能源版本补贴后价格区间在22.99-35.99万元左右,而比亚迪汉EV的价格可能会更高。不过,在续航、性能、配置上,汉EV有望超越Model 3。
价格的下探,让市场对于特斯拉有了很多的信息。在分析师看来,未来特斯拉在华销量将会保持快速增长。中信证券预计,2020年特斯拉Model 3在华的稳态年销量将达到30万辆以上;中信建投则认为,2020年Model 3仍然是特斯拉的销量引擎,其中中国销量在10万辆以上是极大概率事件,12-15万辆均属合理,全年全球销量或处于35-40万辆区间。
2019年全年国内市场新能源车销量还未发布,但据前11月数据,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04.3万辆,12-30万的销量占比不可谓不大。而按照2020年新能源车200万辆的销量目标,特斯拉的到来也是分了不小的一杯羹,给中国新能源车企一定的压力。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甚至提出蔚来EC6会参考特斯拉Model Y定价策略。
而从比亚迪来说,想要从在华落地、产能增加的特斯拉手中“抢回”全球新能源车冠军的位置难度不小。根据兴业证券测算,Model 3相比美版生产成本降低20%-28%,因此毛利率远高于美版20%的毛利率,国产版本具备27%-34%的降价空间。这意味着除已经降价的9%的幅度,国产特斯拉达到美版同样的毛利率,还有20%左右的降价空间。如果特斯拉在华选择“薄利多销”,先占领市场的方式,将给“比亚迪们”较大压力。
比亚迪的“反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比亚迪没有应对之策。
一方面,其选择与车企伙伴加强合作。2019年11月,比亚迪官方发布消息称,公司与丰田汽车联合组建了一家50:50的技术研发合资公司,新公司于2020年在中国正式成立,从而开展纯电动车及车辆所用平台、零件设计及研发等相关业务。据悉,合资公司将充分使用比亚迪现有的电动平台技术及相关零部件供给,并融入丰田的品质、安全控制标准要求,且合资公司设计、开发的纯电动车将以丰田品牌进行售卖。
通过与丰田的合作,比亚迪将可以从汽车平台化研发、成本控制、品控和安全等方面向丰田学习,以此迅速锻炼团队,在整车开发、安全、品控等方面进行补强,从而向着成为国际高水平汽车制造商更进一步。与此同时,随着比亚迪开放e平台和电动化供应链,比亚迪还希望规模化来平摊成本,同时扩大市场占有率。
另一个选择,是内部拆分独立。2019年底,比亚迪陆续成立(更名)五家“弗迪系”公司,包括比亚迪成立弗迪模具有限公司、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弗迪动力有限公司、弗迪视觉有限公司,以及将深圳众迪锂电池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弗迪锂电池有限公司。
最受关注的是弗迪锂电池公司,这被外界理解为是比亚迪电池业务迈出拆分上市的重要一步。此前比亚迪曾多次表示,预计在2022年前后把电池整个分拆出去独立上市。动力电池业务拆分独立的背后,是被宁德时代的赶超。从2017年开始,宁德时代就超越比亚迪,“霸占”国内动力电池出货量第一的位置,且在不断扩大。
通过合作与调整,比亚迪意在拿回新能源领域领头羊位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