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中汽协师建华: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达118万辆

   2018-12-07 第一电动网
77
核心提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预计到今年年底,可销售118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20年可完成2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售目标。12月6
微信图片_20181206144906.jpg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

“预计到今年年底,可销售118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20年可完成2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售目标。”

12月6日,在APEC起点新能源年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

受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内需呈现疲软态势等因素影响,中国汽车整体销量出现了近2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师建华还预测,2019年汽车整体销量增速为零。不过,尽管传统燃油汽车销售出现疲软,新能源汽车却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明后年都会成为中国汽车增长的动力。

短期刺激政策透支,是今年大盘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2018年1-11月,汽车产销增速分别下降了0.4%和0.1%。

师建华认为,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购置税政策的后效应,包括国内投资放缓、房价上涨、消费信心走低、环保治理加严、国六排放标准提前实施、中美贸易摩擦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去年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实施提前透支了今年甚至明年的销量,这是今年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去年9月-12月4个月的基数都非常高,这让今年销量正增长非常困难。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三年的平均增速都是7.1%,如果没有提前透支,加上2018年,平均增速就是5.4%。但是,政策的透支造成了行业的大起大落,这让今年出现负增长。政策的刺激拉动了短期的市场增长,但长期看,不利于良性发展。

2019年中国车实可能会出现零增长

师建华说,预计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仍会低速运行,有可能出现零增长。具体而言,2019年的市场会有如下四个特点:

首先是消费能力依然是比较弱,市场动力不足。

二是明年GDP增速放缓也会影响汽车市场。

三是低成本劳动力持续涌入一二线城市,三四线消费能力在下降,而一二线市场的饱和程度比较高。

四是中美贸易摩擦会影响到一些抗风险能力较低的区域经济,消费能力下降影响汽车市场。

当然明年也有好一点的方面,三四线城市房市去库存完成,房价趋缓,购房压力小了,汽车需求可能会增长。另外,新能源汽车会继续增长,汽车金融会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

汽车电动化趋势不可逆转,加速形成新的产业格局

众所周知,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同时,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和根本目的是做大做强中国品牌,而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则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 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9万辆和8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0%和75.6%。预计到今年新能源汽车应该能够118万辆的水平。

师建华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期,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变革;新需求在改变商业模式;制造型企业向制造加服务型企业转变;中国汽车品牌企业达到了一定规模,“新四化”引领的技术深度融合,将为新能源汽车带来发展和延伸空间,智能驾驶、电动汽车和分时租赁将成为未来出行的主要方式。

与此同时,汽车电动化趋势不可逆转,新的产业格局也在加速形成。

“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下,各个汽车自主品牌也实现了增长,包括比亚迪、上汽等也实现了良好的增长,蔚来等也实现快速增长,恒大等等也开始造车。” 师建华表示。

新能源汽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短时间内我国就跃升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但是成绩的背后是国家大力的财政补贴。大规模的补贴促进了销量增长,也滋生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种种问题,主要的问题是我们汽车的整体水平还是有待于提高的,很多企业还是跟随阶段,过分依靠政策技术创新能力比较低,车型的信息化、科技感都不够强。“未来,我们希望继续建立和完善智能化体系,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关注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的协同开发,推动动力电池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