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特斯拉上海工厂提前试产 从产能曲线看其重要程度

   2019-11-01 TechWeb
56
核心提示:在三季度的财报中,电动汽车厂商特斯拉披露其位于上海的超级工厂,已开始试产Model 3,虽未披露具体的试产时间,但特斯拉表示是

在三季度的财报中,电动汽车厂商特斯拉披露其位于上海的超级工厂,已开始试产Model 3,虽未披露具体的试产时间,但特斯拉表示是早于预期。

上海超级工厂开始试产Model 3,也就意味着在经过十个月的建设之后,这一工厂已具备投产的条件,已经为Model 3在上海的生产做好了准备,就等正式生产。

从破土动工到试产,位于临港产业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所用的时间其实并不长。这一共产在今年1月7日正式开工建设,当时特斯拉CEO马斯克亲自出席了开工仪式。破土动工之后不到3个月,就顺利完成了桩基施工,并开始了厂房钢结构的搭建工作。相关的生产设备在二季度开始入厂,为第一阶段的量产做准备。10月中旬,为工厂生产运营供应电能的220千伏电力配套项目首条线路正式送电,工厂建设也进入了冲刺阶段。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上海迄今为止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预计总投资约500亿元,一期年产能25万辆纯电动汽车整车,全部建成运营后,年产能将达50万辆纯电动汽车。

在上海超级工厂建成之前,特斯拉在全球的整车组装工厂,仅有加利福利亚州弗里蒙特的那一座,特斯拉目前在售的Model 3、Model S等电动汽车,均出自这一工厂。

作为特斯拉在全球的第二座整车组装工厂和在美国之外的第一座超级工厂,上海超级工厂对特斯拉重要性不言而喻,就产能而言,这一工厂对特斯拉就有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特斯拉电动汽车产能特点及现状

从2012年的二季度开始生产并交付Model S算起(特斯拉第一款电动汽车是2008年推出的电动跑车Roadster,但产量较低,暂不考虑),到今年三季度结束,特斯拉大规模量产电动汽车已有27个季度,在这27个季度,特斯拉所生产的电动汽车已增加到了3款,季度产量也提升到了接近10万辆。

特斯拉电动汽车产能曲线

从特斯拉方面公布的数据绘制而成的产能曲线图来看(2016年第一季度及之前有多个季度特斯拉为公布产量,仅公布交付量,产能曲线中数据暂以交付量代替),自Model S开始投产以来的这27个季度,特斯拉电动汽车产能呈现出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产能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部分季度的产量环比有下滑。

特斯拉2012年二季度开始量产并交付Model S,当年三季度交付321辆,四季度则增加到了2400辆,2013年的四季度增加到了6892辆,2014年四季度的产量则是超过了10000辆,达到了11627辆,2015年四季度交付量增至17400辆,2016年四季度的产量则达到了24882辆,2018年的四季度首次超过8万辆,今年三季度增至96155辆,有望在四季度超过10万辆,若上海超级工厂投产能,则就很有可能达到。

虽然特斯拉电动汽车的产能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部分季度也有下滑。从2012年的二季度到今年三季度,这其中共有27个完整的季度,特斯拉电动汽车的产量是同比均有明显提升,但在其中的5个季度环比还是下滑,不过除了今年四季度下滑超过9000辆,另外4个季度产量同比下滑并不是很明显。

第二个特点新车投产之后产能提升明显 稳定后增速放缓

从2012年的Model S开始,特斯拉随后又有两款新车投产,分别是2013年三季度的Model X和2017年三季度的Model 3。

就产能状况而言,每一款新车投产之后的几个季度,随着新车型产量的提升,特斯拉电动汽车的产量也会随之而增加,这在特斯拉目前三款电动汽车投产之后的几个季度,都得到了印证,即便是Model 3在初期遭遇了产能瓶颈,连续3个季度的产量未达到预期,5000辆周产量目标的时间也两度被推迟,但这一车型的产量还是在稳步提升之中,特斯拉电动汽车的产量在那四个季度也还是在增加。

但随着投产时间的延长,每一款电动汽车的产能提升也会逐渐放缓,特斯拉电动汽车的整体产能增速也会因此而放缓。Model S投产之后仅过了两个季度,其产能的提升就已开始放缓。Model X加入之后,也同样除了产能增速放缓的情况,2016年三季度到Model 3投产的2017年三季度,特斯拉电动汽车的产量就一直在25000辆左右徘徊,2016年四季度的产量还有下滑。Model 3量产已有9个季度,量产初期连续5个季度的快速增长之后,其产能增速在去年四季度也开始放缓。

上海超级工厂对特斯拉的重要性

在根据产能曲线分析了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生产特点之后,再结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生产目标和特斯拉对中国市场的定位,就能看出上海超级工厂对特斯拉的重要性。

其一是推动产能提升,实现更大交付量目标。上海超级工厂投产之前,特斯拉只有加州弗里蒙特的一座整车组装工厂,仅靠这一座工厂的产能,特斯拉去年生产了25.45万辆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向用户交付了24.49万辆。今年特斯拉的目标是交付36万辆到40万辆电动汽车,前三个季度是已生产26万辆,交付了25.52万辆,全年的交付量目标基本能完成。

而在1月7日上海超级工厂开工建设,特斯拉方面表示他们的计划是工厂建成后,初始阶段每周生产约3000辆 Model 3,在完全投入运营后年产量将攀升至500000辆纯电动整车,这也就意味着在上海工厂投产之后,两座工厂同时生产,特斯拉将有更大的产能,能生产出更多的电动汽车,也能实现更大的交付量目标,特斯拉明年的交付量目标,在今年的基础上可能将有大幅度的提升。

其二是缓解加州工厂Model 3产能压力。Model 3是目前特斯拉旗下起售价最低的车型,但也是产量最大、销量最大的车型,产能在去年下半年得到明显提升,今年一季度开始,其产量已占到了特斯拉全部电动汽车产能的80%,这一车型目前还是主要在北美市场交付,中国市场和欧洲市场在年初开始交付,但交付量还比较有限。

而特斯拉在今年三季度的财报中表示,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中型豪华轿车市场,Model 3目前的价格与中型燃油豪华轿车相当,在运行成本方面还有更大的优势,他们相信中国将成为Model 3的最大市场。

特斯拉Model 3产量

但目前特斯拉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目前的产能增速已开始放缓,有开始逼极限的趋势,如果中国市场销售的Model 3,也全部在加州工厂生产,长久面临产能压力的弗里蒙特工厂,就将面临更大的产能压力,但在上海超级工厂投产并开始生产Model 3之后,弗里蒙特工厂Model 3的产能压力也将随之得到缓解。

其三为新车在加州工厂投产创造条件。除了目前已经量产的Model 3、Model S和Model X这三款电动汽车,特斯拉目前还有两款非常重要的电动汽车等待量产,分别是2017年11月推出的电动卡车Semi、今年3月份推出的跨界运动型多用途汽车Model Y,前者原计划在今年开始生产,随后推迟到了2020年,Model Y在发布时就宣布将在明年年底开始量产。

但在只有加州一座整车组装工厂的情况下,Model Y和电动卡车Semi量产就面临很大的困难,因为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空间有限,特斯拉很难为新的汽车生产线腾出足够的空间。在今年5月底,员工透露特斯拉正在对弗里蒙特的工厂进行调整,将占据了工厂很大空间的Model S和Model X生产线整合到一条生产线上,以便为Model Y的生产线腾出空间,这也就说明特斯拉加州工厂的空间并不富余,加入新的生产线就需要对原有生产线进行调整。另外,特斯拉作为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电动汽车厂商,其推出的电动汽车,自然会优先考虑在美国投入生产,在美国没有其他整车组装工厂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就只能是加州弗里蒙特的工厂。

而上海超级工厂,特斯拉是计划用于生产Model 3及未来的车型,首先生产的是特斯拉旗下需求最大、产量最大、产能压力也最大的Model 3,能缓解加州工厂的产能,进而方便特斯拉对工厂进行调整,以便新的车型能投入生产,短期就是Model Y和电动卡车Semi,随着特斯拉的发展,未来的车型也会更多。

最后

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对特斯拉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在电动汽车产能提升方面。在产量提升之后,进而也会推动营收、净利润等各项财务指标的提升,股价和市值也可能因此而得到提升,去年3月批准的以市值、营收及利润挂钩的、价值高达780亿美元的马斯克十年薪酬方案,部分也有望在这一工厂的推动下实现。

此外,上海超级工厂在降低成本、融资乃至销售方面都存在诸多益处,例如在融资方面,特斯拉月初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中就披露,特斯拉中国已同招商银行签署融资协议,协议包含高达50亿元人民币的无担保12个月循环贷款。另外,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汽车基地之一,是上汽所在地,有包括上汽大众(安亭汽车一厂、二厂及三厂)在内多家汽车厂商,有大量熟练的汽车生产工人,配套产业也比较成熟,有利于汽车的顺利投产。

当然,对特斯拉来说,要想成为全球顶尖的汽车大厂,就还要推出更多的电动汽车车型,产能方面的压力,也并不是上海一座超级工厂就能缓解的,还需要更多的超级工厂。

特斯拉也有建设更多超级工厂的计划,在2018年的年度股东大会上,马斯克就透露特斯拉计划最终在全球建设10到12座超级工厂,当时就确定中国和欧洲会有一座,在上海的这一座已成定局的情况下,特斯拉的下一座超级工厂就将是欧洲。在三季度的财报中,特斯拉方面也透露,欧洲超级工厂的选址已进入最后阶段,他们能很快公布,并在2021年投入生产,初步计划生产Model 3和Model Y。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