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欧洲加码电动车,明年增速有望全球领先

   2019-12-19 第一财经
49
核心提示:随着补贴退坡,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自2019年7月起更是连续5个月下跌。在中国新能源车市放缓之际,欧洲电动车市场在不断

随着补贴退坡,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自2019年7月起更是连续5个月下跌。在中国新能源车市放缓之际,欧洲电动车市场在不断增长。据外媒近日报道,欧洲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预计在2020年的前9个月将增长35%,增幅高于中国和美国。

德国CAM汽车管理中心最新研究显示,欧洲的电动车销量逐年增长,其已经接近中国销量,远远将美国甩在身后。此外,欧洲各大重要汽车市场的电动车销量呈爆发性增长,今年前11月,荷兰电动车销量翻一番(113%),德国增长49%,法国上升36%。

当前,大众、宝马、戴姆勒等德国车企巨头都加大了在电动车领域的投资。按照规划,大众到2025年将实现年产200~300万辆电动汽车;宝马目标是到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占公司总销量的15~25%;奔驰则计划到2022年,所有车型都提供电动款,2025年全球产销10万辆,新能源车占比达15%-25%,到2030年,奔驰将有一半以上为新能源汽车。

欧洲电动车销量增长原因,一方面是各大车企加快了在电动车领域的布局,另一方面则是欧洲各国政府在补贴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与中国实施补贴退坡政策不同的是,欧洲各国政府正在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比如,德国政府最近宣布将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延长至2025年底,并将现有的电动汽车补贴额度提升50%,最高达到每辆车6000欧元。德国政府还给予新能源汽车购买者一定时限免车辆税、免费停车等产业政策支持。法国政府当前则为电动汽车购买者提供6000欧元的补贴,同时还为以二手燃油车换电动新车的买家提供置换奖金。意大利2019年分配6000万欧元预算用于电动汽车补贴,并且到2020和2021年,这个补贴将提高至7000万欧元。

“欧洲在电动车领域起步较晚,缺乏电池和其他相应的电动车的配套资源,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因此,欧洲政府和车企会付出更大的努力。”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记者表示,面对欧洲新能源车的补贴促进政策,中国也应该考虑适度增加对新能源车的促进,尤其是在相关领域和市场推广方面,可以使新能源车有更好的发展的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电池企业已在欧洲建厂,包括宁德时代以及一些韩国的电池企业。分管交通和空间的欧洲委员会副主席马洛什·塞夫科维奇公开表示,欧洲需要防止自己在技术上过度依赖竞争对手。因此,欧盟已经成立了电池产业联盟。根据欧盟的计划,未来只要欧盟企业的车用电池研发涉及到多个欧盟成员国,则成员国相关政府部门将允许对研发资金进行百分之百的补贴。未来,欧盟还可以通过政策鼓励本土车企使用本土企业生产的电池,刺激本土动力电池制造商成长。

彭博社能源存储分析师詹姆斯·弗里茨(James Frith)认为,到2025年欧洲有可能会掌握全球11%的电池制造产能,当前他们的产能占比为4%。这意味着欧洲将会夺走中国的一部分市场份额,并且对美国形成直接的挑战。欧盟希望欧洲可以出现大型电池制造企业,从而为宝马和大众等车企供应电池。欧盟委员会预计,到2025年,电池市场的总规模有可能将会达到2500亿欧元;届时将会有至少1000亿欧元的电池产品来自欧洲的电池工厂或供应链。

对于欧洲市场加码新能源补贴对中国的启示,崔东树指出:“中国政府的双积分政策本应与新能源车补贴政策衔接起来,共同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但由于受到诸多反对,中国双积分政策2018年未能顺利实施,形成新能源车补贴与双积分政策的断档,尤其是目前新能源车补贴政策退出较快,针对A00级电动车补贴在3月份基本完全停止,导致新能源车的性价比严重下降,市场出现严重低迷。而双积分政策又要在2021年才真正的实现交易,因此目前双积分政策给企业无法带来任何效益,所以导致补贴政策的推出与双积分政策的切入与预期相比不够完美。”崔东树表示,给予新能源车购买补贴只是产业政策中的一种,也应当给予新能源汽车购买者一定时限免车辆税、免费停车等产业政策支持。随着市场化推进,抵税模式应该考虑更多应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